下载此文档

第六节-抗感染免疫.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六节-抗感染免疫.ppt第二篇 免疫学基础第六节抗感染免疫机体抗感染免疫因素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1什么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是机体在种系发育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天然防御功能,是经遗传获得,能传给下一代,其作用并非针对某种病原体故称非特异性免疫,由屏障结构,吞噬细胞及正常体液和组织免疫成分构成。2先天性免疫由谁执行?屏障结构吞噬细胞正常体液的杀菌物质炎症反应机体的不感受性(一)生理屏障作用1、皮肤黏膜屏障——第一道防线(1)机械阻挡作用:健康的皮肤黏膜、鼻毛、呼吸道和消化道定向运动的纤毛等,都能阻挡或排除微生物。(2)分泌抑菌杀菌物质:皮肤汗腺分泌的乳酸、皮脂腺分泌的不饱和脂肪酸、胃酸等都有杀菌作用。(3)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正常菌群一般情况下不致病,而且对病原微生物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如口腔中的唾液链球菌产生的过氧化氢,能抑制脑膜炎双球菌;肠道乳酸菌产生的细菌素和酸性物质,能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菌的生长。同时,它们还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自然抗体,对一定病原菌有抑制作用。体表屏障对大多数病原微生物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但少数病原微生物如羊布氏杆菌和钩端螺旋体等,可突破此屏障,侵入机体引起感染。2、淋巴结的内部屏障——第二道防线病原微生物突破机体的防御屏障,进入机体后,它们将随着组织液及淋巴液到达淋巴结,淋巴结内的树突状细胞可将其捕获固定,继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阻止它们向组织深部扩散蔓延。3血脑、血胎的深部屏障——第三道防线(1)血脑屏障:由脑内的毛细血管壁、软脑膜和壁外胶质膜构成,有阻止病原微生物和毒素等侵入脑组织的作用。新生动物因血脑屏障功能不健全,易发生神经系统感染,如小儿麻痹症、禽的脑脊髓炎、脑炎、脑膜炎等(2)血胎屏障:是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绒毛膜组成。正常情况下,它不妨碍母子间的物质交换,但可阻止某些药物、病原微生物、毒素等通过血胎屏障,进入胎儿体内,从而保证了胎儿在子宫内的正常发育。孕早期因胎盘屏障功能不健全,易发生胎儿宫内感染,引起胎儿的损害。血脑屏障

第六节-抗感染免疫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uxwivg046
  • 文件大小1.87 MB
  • 时间2019-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