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呼唤中学数学教师转变角色
“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实现这种基本理念要求,我国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正在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已有的教学思想、习惯了的工作方式,甚至权威地位受到威胁。有的教师说:“新课程,想说爱你不容易。”这反映了教师走进新课程的心态。因此,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师转变角色。
角色的转变,其实就是“洗心革面”。洗心,确立新的教学理念;革面,代之以新的面貌,塑造新“我”,实现教师角色的根本转变。本文就结合自已的课改尝试,对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师转变角色进行探讨。
一、课堂教学需要平等的合作者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合作意味着参与,意味着共患难。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新课程的,或者说是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变“传话”为“对话”,确立“平等中的首席”地位,能“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同学生一起成长”。教师与学生合作,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也是一种人文关怀。
二、课堂教学需要精心的组织者
教师应充分领悟《课标》,把握住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个核心,精心组织,全面考虑,以学生身份、学生视野去观察、思考,备课,才能体现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才能组织好学生的探究活动。
组织者角色是指教师由“知识的权威”转向“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组织者、学生学习条件的创造者。具体到每一节课,教师组织者角色应表现为:引发问题情景;同时,在内容上,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图像、声音、文字等材料;在方式上组织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探讨、成果汇报等形式。然后教师以引导学生互评、教师总评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可资借鉴的问题解决思路与模式。
三、课堂教学需要知心的引导者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由课程知识体系的“灌输者”变成学生探索知识的“引导者”。如:当学生在预习和上课听讲中一些疑点或者疑问,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必然会造成他们心理上的不和谐,成为学习的障碍,越积越多,就会打击学习数学的兴趣,更谈不上探索了;学生的“疑”又往往是朦胧的,很难用语言来表达,此时教师为学生排忧解难的角色就重要了。
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引领和指导,教师要引在关键处、引在抽象概括处、引在知识的联系处、引在加深理解处。有课堂教学理念说:教师的基本职责是诱导学生自主学习。授人以“鱼”仅一餐之饱,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这正是提醒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当“引导者”的角色。
四、课堂教学需要谦虚的探究者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既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一种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新课标下每节课的引言前都有探索问题,课堂中也有安排;这种
”螺旋上升”的教学设计其指导思想是“重过程,重情境,重创造能力的发展”。再说,新课程重视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这对于向来认为“隔行如隔山”的学科型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怎么办?有位数学家说过:“数学知识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教师只有确立与学生共同探究的角色,才能与学生一同成长,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五、课堂教学需要真诚的赏识者
在现代教育中要重视赏识学生,这是每个教师都明白的道理。
新课程改革呼唤中学数学教师转变角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