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理论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2
3
失业理论
1
第一节失业理论
4
失业的概念及影响
1
2
3
失业的种类及原因
充分就业与自然失业率
反失业政策
第一节失业理论
一、失业的概念及影响
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者。
按《现代经济学词典》的解释,失业是:所有那些未曾受雇,以及正在调往新工作岗位或未能按当时通行的实际工资率找到工作的人。
第一节失业理论
失业的界定
各国对工作年龄和失业的范围都有不同的规定。在美国,工作年龄16到65岁。属于失业范围的人包括:
01
02
03
04
新加入劳动力队伍第一次寻找工作,或重新加入劳动力队伍正在寻找工作已达四周以上的人。
为了寻找工作而离职,在找工作期间作为失业者登记注册的人。
被暂时辞退并等待重返工作岗位而连续七天未得工资的人。
被企业解雇而且无法回到原工作岗位的人,即非自愿离职者。
第一节失业理论
一、失业的概念及影响
失业率
失业率= 失业人数/劳动力总数
ⅹ 100%
失业
从经济方面看,失业会造成
资源的浪费,带来经济上的
损失
从社会方面看,失业的影响虽
然无法用货币单位表示,但这
种影响却可能是非常巨大的。
度量
影响
失业的影响
,正是说明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经验统计规律。
这一规律表明,失业率每增加 1%,则实际均数,根据经验统计资料得出,在不同的时期并不完全相同);反之亦然。
奥肯定理主要适用于没有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即失业率是周期性失业的失业率。
在实现了充分就业的情况下,自然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的这一关系就要弱得多,一般估算为 1: 左右。
其次,从社会方面看,失业的影响虽然无法用货币单位表示,但这种影响却可能是非常巨大的。
第一节失业理论
二、失业的种类及原因
根据失业的原因来分类,我们可以将失业分为自然失业与经济性失业。
在一般情况下,当社会经济即使处于正常运转状态下,也总有一部
人不可避免地处于失业状态,这种自然形成的失业即为自然失业。或者说,
这部分失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失业,它包括:
1、摩擦性失业
2、结构性失业
3、自愿失业
经济性失业指周期性失业(需求不足型失业)
除此外,还有由于制度原因产生的隐蔽性失业
第一节失业理论
二、失业的种类及原因
结构性失业
原因: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
隐蔽性失业
原因:主要是一国制度性因素导致
周期性失业
原因: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社会总需求下降而造成
自愿性失业
原因:劳动人口主观不愿意就业
摩擦性失业
原因:劳动市场信息不完备
失业
第一节失业理论
三、充分就业与自然失业率
失业率
充分就业并非是100%就业,在现代社会中,自然失业是难以避免的,因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如果需求不足的失业已消除,就可以认为已实现了充分就业。
自然失业率,又称充分就业的失业率,或长期均衡的失业率,是指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自然失业率在不同的国家虽然不一样,但大多数保持在 4%—6% 之间。
第一节失业理论
四、反失业的政策
- 增设职业介绍所、青年就业服务机构,以更多的途径传播有关就业的信息等方法达到减少摩擦性失业的目的
- 其一,试图阻止或减缓导致结构性失业的经济结构的变化。
其二,接受伴随着经济增长的经济结构变化并设计出使经济更适应这种变化的政策。
- 运用积极的宏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对摩擦性失业的治理
对结构性失业的治理
对周期性失业的治理
第六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