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在于课堂。特别是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兴趣不足,课堂学习效果较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加性,特别重要。从教学内容科学定位、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注重提问的有效性和课堂的延伸拓展等几个方面可以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有效性;教学方法中职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通过有效的课堂学习活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获得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结合教学实践,本文对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进行了探讨。一、进行科学定位,调整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大纲》指出:“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学科理论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一段话对于中职语文教学内容的调整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中职语文教学内容要突出对学生基础能力、职业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内容的调整和选择上下工夫,而不能仅仅局限于陈旧的课本教材。要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的“读”“说”“写”的语文基本技能,让学生真正学有所用,为就业发展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在“说”上,要注重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内容我们能选择比如人际交往、礼节礼仪、求职自荐、行业口才等;在“读”上,应当注重训练学生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能读懂说明书等之类的文章。并且能从中筛选有用信息;在“写”上,应用文应当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如说明书、自荐信、会议记录、工作计划等,要让学生能掌握常见应用文的基本写作格式,尽量避免出现错别字,意思表达要清楚。另外,中职语文教材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涵盖人文历史、社会发展、科学文化、人物传记等,老师应注重教材的“二次开发”,努力挖掘教材的隐性内容,并且对其进行梳理、整合,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吸引学生兴趣。二、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情境教学体现了新课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合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加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具体的情境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智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中职语文教材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和社会人生紧密联系,这就使老师能较容易地运用教材创设情境。教育家陶行知倡导学生的“六大解放”[1],其中一条就是“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取得丰富的学问”。老师能创设生活情境,从生活或者自然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体会的客体。让学生不出教室就能“走入生活,亲近自然”,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提高认知和学习能力。比如,我在教《像山那样思考》这样一篇论人和自然关系问题的文章的时候,就运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地区人为导致的环境恶化的情况,有因企业排污导致的水源污染,有因乱砍滥伐森林导致的水土流失,有
中职语文教学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