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导案年5月4日课题组歌课型新授课时1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2、强化朗读。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3、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学习重点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学习难点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知识、方法)时间一、课前活动二、导入新课三、自学完成字词注音和理解四、学习《浪之歌》1、探究作者借浪的形象,表现了怎样的感情?纪伯伦远在少年时代,因不满奥斯曼帝国的残暴统治,为了生存,同家人不得不背井离乡,不远万里来到美国求生。后来,立志报国的诗人又被“莫须有”地遭到放逐。在自己的国土上,连立足之地都没有,不得不长期旅居美国,身老他乡。然而这不仅没有淡化他对祖国的思恋,冷却他炽热的赤子之情。2、听读《雨之歌》思考:“雨”在文中是怎样的形象?3、探究作者借雨的形象,表现了怎样的感情?4探究:“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作者简介: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其他三首:《美之歌》、《幸福之歌》、《花之歌》炽热、祷词、执拗、俊俏、衷情、馈赠、憔悴真谛、天穹、璀璨、镶嵌、翱翔、长吁短叹千山万壑诗人借海浪与海岸热恋的形象曲折表达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诗人借海浪表达了对世间万物深沉的爱。一个奉献者的形象,滋润万物,传递信息。一个信使的形象,为云彩和田野传情。借雨的形象,表达诗人愿为万物付出爱心和愿为万物传递爱的信息的意愿。5351515”如果改成“我是大海的微笑,是天空的叹息,是田野的泪水”可以吗?为什么?五、小结纪伯伦《组歌》与一般哲理诗一样,也采用拟人化手法。在《浪之歌》里,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已的影子,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六、课堂小结2课后作业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浪之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