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2年出生于英国的威尔士巴塞罗缪·罗伯茨,海盗生涯“战绩”辉煌,抢掠战船、商船累计逾400只,金银财宝无以计数。奇葩的是,一位杀人不眨眼的海盗大鳄,生活中没点“男人味”,不嗜烈酒、不近女色,闲暇喜欢品赏安静的乐队表演,不折不扣的“三好叔叔”。
但是,如若罗伯茨的海盗生涯也能冠以“伟大”二字,关键之处却是,他不但进一步完善了亨利·摩根修撰后的《海盗法典》,为同时代的海盗和后辈争相援用,更严格遵守贯彻,成为其率领手下克敌制胜的法宝。
这样的作为,不但是有力的“海盗有道”的社会学佐证,更是规则与人类关系的一个代表性缩影。
仔细观察罗伯茨完善后的《海盗法典》文本,有人性有纪律,有规矩有福利,有引导有惩罚,称得上“实用而超越”。
说其实用,缘于各项规定都从海盗们集体生活的实际出发,做到了有的放矢,量体裁衣。比如,晚上8点以后熄灭烛光、灯光和大炮、手枪、战刀保持清洁可用的要求,均是战备需要。前者可以防止船舰夜晚被敌人轻易发现,后者有利于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突然战斗。此类规定,不消细说。
说其超越,缘于相关规定,是从活生生的人性出发,逻辑具有适用于一切人类组织管理的扩展性。
例如,赌博和随意玩弄女人的禁令,主要是因为,赌性大发和男女之欢的心神恍惚,往往会抵消人的理性,海盗自然也不例外。如不加禁止,利令智昏、争风吃醋,就会成为队伍散掉、垮掉的撒手锏。古今中外,所有战斗力非凡的军事组织,整肃军纪时,都同样把这两项当作重要内容,道理大致相同。
再如,只能在陆地上决斗不能在船上打架斗殴的条文,也蕴含深意。
海盗们非神非圣,有了抵牾、误会、分歧怎么办?“堵”显非解决之道,封闭的海盗生活本就会养就海盗们暴戾偏执的性格,长此以往,且不说火气是不是搂得住,还可能会引发大面积的严重精神疾患。冲突立见立“疏”,允许船上打架斗殴,也不是办法。因为每个海盗都会有几个好朋友,好朋友又有自己的好朋友,稍作推演,两个海盗间的剑拔弩张,很容易就变成大规模的械斗内讧。
相比之下,陆地“决斗”就是个好途径。首先,时间是矛盾的缓冲剂,一般而言,从海上停靠到陆地都要费些时日,很可能船靠岸了,气也消得差不多了,决斗便顺理成章的虎头蛇尾。假使冲突者之间的疙瘩实在无法化解,刀对刀、枪对枪的结果,亦能让所有人心服口服,不至于让矛盾发酵和扩大。
对照世俗社会,王朝更迭、疆域变化,起决定作用的动力,说来说去,也无非是该“堵”该“疏”,怎样“堵”怎样“疏”的选择,取决于统治阶层是否像罗伯茨之流一样,有正视矛盾的勇气和消弭矛盾于无形的智慧。
其他的条文,则更让人们不由自主与世俗社会联系在一起。
“船长和军需长分两份,炮手、厨师、医生、,,普通水手分1份”。战利品分配条文,体现按劳取酬的差别性激励的同时,也显示了对攀比和收入差距消极作用的考量。而公平与效率的对立,今天仍是各国头疼不已的难题。
“重大事项,大家集体投票决定”的条文,当然是针对海盗们知情权、议事权而言,可是换作现代社会公共事务和现代公司治理的语境,是不是一样很应景?而因公致残,根据伤残情况对等补偿,以及“人人有同等权利”得到新鲜食物和酒精饮料的条文,也许会引发大家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定位。和海盗相比,科学性如何的思考。
至于允诺乐手们“每逢星期天都可以休息”,又要
法治的“海盗样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