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教师读书心得 读书,是最好的文化传承.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师读书心得读书,是最好的文化传承因为工作,平时不得不读自己不喜欢的公文,偶尔读到眼前一亮的文件,如遇好的美文,会读上几遍,比如今年春节期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喜欢,因为这份文件和我的经历及现在的工作有很多契合的地方。一是因为十年前参加第二本科行政管理的自学考试,最难的给我印象最深的一门课程是张岱年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化概论》。第一遍,没读懂;第二遍,读出了点味道;第三遍,像《中了是为考试而读。契合的第二点是做校长的时候,很认同陈玉琨教授的管理三境界说:第一境界是靠校长人格魅力的管理;第二境界是制度管理;第三境界是文化管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因为有了文化管理的追求,感觉做校长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第三,我的硕士论文选题是《农村小学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虽然论文写的不十分优秀,但写论文过程,使我对文化有了更多的认识。巧合的是,这份文件发布时,我在读《资治通鉴》(以下简称《通鉴》)。我的阅读兴趣是文学和历史,“文史不分家。”如读《史记》,也当作文学书来读的,如果《通鉴》里没有生动形象有趣的描写,我真难以读完这部浩瀚的巨著。坚持读完的另一个原因是《红楼梦》里贾宝玉所讨厌的“文死谏”“武死战”的人和事,在《通鉴》里,竟如此感人。如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让人敬仰,前后《出师表》,放在《通鉴》里,读来另有一番滋味;魏徵的犯颜之上,所表现出来的文人气节,令人慨叹;土门之战,读到颜真卿的弟弟颜杲卿一家三十多口遇难,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当七十多岁高龄的颜真卿义无反顾地走向叛军李希烈军营,面对李希烈的威逼利诱威武不屈,被叛军杀害的时候,热血在心头涌动。那些日子,面对颜体的匾额,我会肃然起敬。我想,颜真卿的书法之所以能一直为后人所喜爱所推崇,还将一代代传承下去,除了艺术达到很高的造诣,最主要的在一撇一捺、一点一横间蕴藏着一股浩然正气,一种文化的力量,在颜体字的背后站着一位大写的人。《通鉴》里,这样感人的事迹太多太多,屈原的上下求索,孙拯的正义坚持,张九龄的虚怀若谷,敢于担当的李愬,雪夜入蔡州……《通鉴》,不仅仅是通过文字来记录一段历史,更是通过这些鲜活的人物,把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贵和尚中”等传承下来,并发挥着“民族凝聚”“精神激励”“价值整合”等功能。这种精神,不止在《通鉴》所叙说的一千多年的历史里,在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深刻批判里,在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殷期盼里,在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铮铮誓言里,在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冷峻但深情的目光里,也在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之中……喜欢余秋雨,因为他渊博的文化知识,对文化独特的理解,对文化深情的表达。这一切,都写在他的《文化苦旅》《千年一叹》《中华文脉》《何为文化》等书中,读余秋雨先生的书,眼前总会出现一个孤独的

教师读书心得 读书,是最好的文化传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iang19840906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19-06-2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