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流简析
(文学院外文系英语专业黄也卓)
(学号:1998013202)
内容摘要:本文就意识流的概念、背景、作品、对文学所作的贡献及其现状对意识流
作了简析,着重分析了意识流的写作技巧,并结合著名的意识流作品进行了赏析。
关键词:意识流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象征主义形象蒙太奇
教师点评:对于当今国内大多数英语专业本科教育而言,一般不特别突出英语文学阅读
和文学知识,选择一种现代西方文学的表现手法加以简述具有较大的难度系数。然而,该生
比较成功地驾驭了这个题目。论文对意识流的概念、分类、背景、样本分析、以及意识
流对现代文学的贡献和意义都形成了一个比较均衡的框架性认识和表述,做到了言之有据,
语句通顺流畅,逻辑清晰,对文学概念和术语的解释严谨而简明。不足之处是结论似嫌单薄,
还有丰富和深化的余地。(点评教师:何世健,副教授)
意识流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对广大中国读者来说,都不是很熟悉,一些著名的意识流作
品像《尤利西斯》(詹姆斯·乔伊斯) ,《喧哗与骚动》(威廉·福克纳) ,《到灯塔
去》(弗吉尼亚·伍尔芙)等等始终让人读起来有种如读天书的感觉,鉴于意识流在本世纪
二十年代在文学领域所取得的特殊成就我觉得有必要进一步了解有关意识流的种种,希望
能借这篇文章粗略地谈一下我对意识流的见解。
I. 意识流的背景
1. 意识流的起源
要想了解意识流,首先我们必须对意识流的背景略知一二。最初的时候,“意识流”作
为一个新兴名词出现在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中(该书出版于 1890 年)。
应该看到,威廉·詹姆斯所提出的“意识流”并不是一种发明,而只是一种比较确切,相对
的完美的表述与概括,它把人类心理活动中那种像流水一样活动着的意识的客观状态,比
喻为一个生动的形象。在威廉。詹姆斯以后,“意识流”一词才进入文学领域,用来称呼这
种把意识活动展现为一种“流”的心理描写的方法或心理描写的作品。
2. 意识流产生的社会根源
意识流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并在其以后的一段时期中,意识流文学经历了一
个辉煌的阶段。资本主义空前发展,社会矛盾激化并最终演变成战争,战后西方原有的价
值观念体系崩溃了,而意识流作为这种崩溃的必然结果在文学领域崭露头角。现代小说家
为了补偿由于总的社会价值标准的崩溃造成的精神空虚而不遗余力地在技巧上进行实验,
意识流便是这种实验的产物。由于现存的生活秩序被打乱了,社会结构日趋动荡和不稳定,
对于意识流小说家而言,客观现实就显得模糊不清,于是他们便从外部现象的描绘隐退到
描写作家(他们自己)的忽隐忽现的内心世界中。
3. 著名的意识流小说家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最先涌现出来的一批意识流先锋人物,如爱尔兰的詹姆斯·乔伊斯
著有名噪一时的《尤利西斯》(Ulysss),美国的威廉· 福克纳,著有《喧哗与骚动》(The sound
and the fury),英国的弗吉尼亚·伍尔芙,著有《达罗威夫人》,(Mrs. Dalloway)等,
他们本着自己坚定的文学信念,勇敢地尝试着不同的写作方法与技巧,为人类的文学史又
增添了绚烂一笔。
1
II. 意识流的概念
1. 意识流概念辨析
要真正了解意识流,
意识流简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