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鲁教基字〔2012〕13号 各市教育局: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指导纲要》、《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及《山东省素质教育推进计划(2011-2015年)》、《山东省学校德育与学风建设计划(2011-2015年)》,认真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工作方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创新制度,构建系统衔接的德育体系(一)正确把握德育工作指导思想。新时期德育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真正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整体规划中小学德育体系,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德育载体,突出实践环节,探索有效实施德育的方法途径,着力解决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建立和完善德育工作机制。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指针,始终坚持学校德育的正确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根本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为根本途径,不断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以整体规划、系统衔接、全员育人、家校社会有机配合为根本策略,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合力;以加强组织领导为根本保障,促进德育工作的制度化和科学化。(三)建立新型的德育工作制度。建立中小学全员育人导师制,实现学校教职员工全员参与德育、全面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协同育人机制。建立中小学班教导会制度,形成以班主任为核心、班级任课教师参与、家委会代表参加的班级教导会,定期研讨解决班级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建立教书育人“一岗双责”考核制度,在年度考核时既考察教师的教学工作,又考察其育人工作。建立中小学生校外实践教育社会义务制度,推动政府部门、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义务承担起学生参观学习、社会实践等责任。建立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档案,将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情况纳入学业考核。(四)确定科学的德育内容体系。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包括:。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通过养成教育,推进德育生活化、系列化,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谈吐、举止、服饰等个人礼仪,掌握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场所的交往礼仪、行为规范和学习准则,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和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坚持文化学习和品德培养的统一、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统一,以动手实践和活动体验为基本途径,培育学生的劳动意识、求知上进的品质、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坚持“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育环保意识、节约意识、国防意识和自身安全意识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