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谈玩物丧志——读《伶官传序》有感(四篇).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谈“玩物丧志”——读《伶官传序》有感(四篇)《伶官传序》是欧阳修的一篇政论小文,讲的是后唐主李存勖,初登基时为报父仇,励精图治,终于手刃敌酋。一时间威风八面,不可一世,“举天下之豪杰,未有与之抗者”。可这位大英雄却耽于逸豫,宠信伶人,最后只落得个国破家亡、死于非命的下场。悲哉,李存勖,九泉之下如遇夫差先生,当相对一哭矣!此二君皆玩物丧志者之典范也。一个玩伶人,一个玩美人,只玩得废寝忘食,“走火入魔”,把雄才大略、冲天之志都玩到了九霄云外,最后只玩出个国破身亡的结局。历代君王中玩物丧志者数不胜数,而普通人里玩物丧志者也比比皆是。玩赌博的丧家财,丧人格;沉湎于脂粉的丧豪气,丧志向;就是小孩子,也有贪玩把功课丢了的。可见“玩物”可以使人沉迷,沉迷而后“忘志”,“忘”得久了,即便要找怕也难了,实所谓“玩物丧志”。可见,“丧志”多因“玩物”。那么,“玩物”是否就一定“丧志”呢?爱因斯坦曾说过:“拉琴于我思考大有裨益。”这哪里是“玩物丧志”?“玩物得志”差不多!怪哉,同为“玩物”,结果怎么大不相同呢?这得从“志”说起。这个“志”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某种目标,二是对待人生的正确态度。如李存勖、夫差之辈,在达到了某种目标之后,在外物的引诱下,就放弃了正确的人生态度,也没有树起新的目标,因此“丧志”。而爱因斯坦则相反,他坚持正确的人生态度,并靠着它不断建立起新的奋斗目标,虽玩物,不丧志。可见,玩物只是外因,关键在于“志”是否坚定纯洁。志向坚定纯洁,则玩物可以有助奋进;志向不坚定,则难免落得玩物丧志的下场。古今成败之事,都不违反这个规律。所以,我们批判“玩物丧志”,不仅是要约束“玩物”,更重要的是要坚定志向。有了坚定的志向,则无往而不胜,一点小小的“玩物”又能奈我何呢?一句话,坚定志向,就不怕“玩物丧志”。   浙江杭州市高级中学金哲凡感点明确,说理辩证《谈“玩物丧志”——读<伶官传序>有感》讲评一读后感重在“感”。写好一篇读后感,首先要确定感点。读后感“感点”的确立,实际上是读和写两方面能力的结合。能否抓住原文的中心,直接影响到感点的恰当与否。本文作者把握住了欧阳修《伶官传序》的中心来确定感点——“玩物丧志”。确立感点,除了必须跟原文中心联系之外,还应该跟形势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针砭时弊,有的放矢,使文章具有时代感并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玩物丧志”,不仅古代有,今天有,将来也会有;不仅中国有,外国也会有,确实值得好好议论一番。文章开头用简练的笔触简介《伶官传序》的内容,作为全文引子,第2段以“悲哉”一句,明确地揭示了本文的感点。对于“玩物丧志”,作者能辩证地进行分析,先说李存勖、夫差到历代君王,再谈普通人,指出“玩物丧志”确实普遍存在;然后,笔锋一转:“那么‘玩物’是否就一定‘丧志’呢?”论述“玩物得志”,以爱因斯坦的例子做佐证,令人信服。文章紧紧扣住“玩物”与“志”的辩证关系来进行论证,“玩物只是外因,关键在于‘志’是否坚定纯洁。”最后得出结论:“一句话,坚定志向,就不怕‘玩物丧志’。”观点鲜明,论证有力。如果苛求一下的话,论证“玩物得志”时,举例过少过简,语焉不详,论证就不够充分有力。(甘桁) 学会多向思维《谈“玩物丧志”——读<伶官传序>有感》讲评二学生的思维定势,往往是顺向思维。例如对于“玩物丧志”,就会顺着一个方向,列举古今中外的事例,论述“玩物”的危害

谈玩物丧志——读《伶官传序》有感(四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irth201208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19-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