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78次点击45个回复黎明于2011-6-270:39:53发布在凯迪社区>原创评论业内人士就奶业安全标准展开辩论。广州奶协会长称标准降低是从国情出发的说法站不住脚,这是照顾了乳企低价收购奶源占有市场;内蒙古奶协秘书长称乳业标准降低不会损害民众健康,而是从国情出发保护奶农。奶农,貌似中国乳业的“排头兵”。出了大事,奶农被推到前面顶缸兜底;体现大型乳企意志的时候又被推到前面,让他们假冒被关照对象。实际上,鲜有人关注这个群体的处境和利益,他们连自己的声音都发不出来。要是我来质问降低乳业标准,第一问是这:根据哪些项目的研究、依据什么原理,认定中国人适合食用标准最低的乳制品?反方面对此问,也只能顾左右而言他。没有人敢说最差乳制品对中国人是合适的,只有扯上另一种“人民利益”才能继续忽悠下去。“乳业标准降低不会损害民众健康”的说法,其逻辑是这样的:就算卖给你的全是水也不损害你的健康,我的奶不害你得病就算很不错了,你还要求牛奶有营养少杂菌,这也太过分了!而正理该是这样讲:你若有损消费者健康,那是你乳业违法犯罪;你的产品即便没害消费者得病,并不等于无损消费者权益。“不损健康”这话也多少有点道理。对部分民众来说,乳业标准的降低确实无损他们的健康,就是不产乳制品也对他们的健康没什么影响。比较感性的看法,我见过一批喝奶喝出病来的人,而由于一贯不喝奶才得了病的例子,我却不好确证。尽管如此,理性的观念也还应该是“真牛奶利于健康”。我承认,牛奶质量不好,至少会影响部分民众的健康。牛奶对孩子、老人、体弱患者等人群的适用性强,这些属于乳品“倾斜对象”的人,需要的正是营养充足、菌落稀少的牛奶。而降低乳业标准,紧缺资源“保重点”的作用也随之失落,于是,最能获益的,反成为受损最重的。资源有限,产量不足,在中国乳品不可能覆盖全民。这种现实被用来强调乳业艰难或“情有可原”十分混账。其实,这意味着中国乳业可以旱涝保收、进退自如,“皇帝女儿不愁嫁”。可是,中国乳业钻钱眼、图暴利、走邪路、赛坏招,其蠢无比地失信于民,糟蹋了这种难得的大好环境。别用乳业衰败、破产、退出等话语吓唬消费者。只要中国人还喝奶,这领域就会有投入、有钱赚。生产不出好产品赚不了钱,你退出就是了,谁怕谁?中国乳业已经走过一段邪路(客气的说法叫“弯路”)那条路的特征是“争创假优”,其中的恶劣典型即三氯氰胺伪装高蛋白。而今有一条较从前“坦率诚实”的邪路似乎就在脚下——承认发达或不发达国家乳业都能做到的事情,我们这里做不到,咱只好
对国奶“高标准严要求”行不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