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第期企业经济
总第期
中外旅行社业比较研究
朱斌
锦州师范学院旅游系,辽宁饰州
摘要就中外旅行社的发展模式、分工体系、投资经营理念、制度环境、行政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比较,
从中得出一些启示,即要加快旅游立法进程,提高市场化程度,构建垂直分工体系,建立健全高
效的旅游协调机制等。唯其如此,我国的旅行社业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旅游模式理念制度体系机制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中国旅行社自从创立发展至今,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二、旅行社业分工体系比较
模,尤其是近几年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年我国共有旅
行社多家,到年就达到了余家。面对中国旅行发达国家的垂直分工体系。欧美等国家旅行社业经过百
社业的蓬勃发展和中国成功的进人,旅行社业面临着巨多年的发展,目前正以这种垂直分工体系运作,形成了旅游
大的相互竞争与国际挑战,将逐步呈现出国内竟争国际化, 批发商、旅游经营商、旅游零
国际竞争国内化的格局。为了更好地与国际接轨,我们就必售商的纵向序列。旅游批发商专司旅游产品的
须深人了解国外旅行社业的发展模式与现状,找到彼此异设计、组装旅游经营商从事旅游产品的设计、组装,并提供
同,发挥优势,弥补差距,迎接挑战。旅游接待服务旅游零售商则专门负责旅游产品的代理销
售。这三者构成了旅行社业的垂直分工体系,前两者一般不
一、旅游业发展模式比较直接面向公众销售产品,旅游产品通过旅游零售商进行销
售。此种分工体系使旅行社不仅在旅游产品的生产、销售过
经济发达国家的常规发展模式。常规发展模式,即先发程中分为三个层次,而且也自然地相应形成了大、中、小旅行
展国内旅游后发展国际旅游。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可以得社的规模化、专业化、网络化特点。
出,旅游活动作为人们的一项较高层次的需求,对经济因素我分工体
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只有当人均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加系源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非常规发展模式。根据国务院
之其他因素许可的条件下,旅游活动才会产生。经济发达国年颁布的《旅行社管理条例》形成了以业务范围为分类标准,
家在二战后,由于经济、交通、通讯等事业的发展,旅游活动把旅行社分为分工体系,国际社
成为了一项大众需求,但由于也是受这些因素发展程度和其的经营范围包括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业务,国内
它因素的制约,旅游活动多为短途,随着以上几个因素的进社的经营范围仅为国内旅游业务。这就是说所有旅行社都要
一步发展完善,才使长距离的国际旅游成为可能,并具有普从事其业务范围内的旅游产品设计、开发、销售与接待等一
及的趋势,这种发展模式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由低系列环节的经营活动。
向高的自然过渡。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垂直分工使旅行社不仅在旅游产
我国的非常规发展模式。此模式即为先发展国际旅游, 品的生产、销售过程中分为三个层次,而且也自然地相应形
后发展国内旅游,这种模式的存在是与我国建国初期一段时成了大、中、小旅行社的规模化、专业化、网络化特点。而水平
间内的低, 分工体系的缺点在于业务范围广,深人程度不足,工作重点
经济发展缓慢,导致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当国际旅游已从分散,规
中外旅行社业比较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