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儿媳事迹材料好儿媳事迹材料(一) 北戴河区东山街道东经路社区居民李玉珍我叫李玉珍,是一名退休工人,中国共产党党员,退休后参加了东经社区党组织活动,社区领导按时组织我们广大党员的政治学习,坚持党的三会一课的学习制度,充分地调动了社区老党员同志们的积极性,使每个党员都紧密地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在各个方面发挥着每个党员的作用,促进了整个社区和谐稳定,社区领导经常鼓励每个党员同志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起表帅作用,用行动来影响周边的群众,我在敬老这方面做了点该做的事情不足一提,但是社区领导很关心我,让讲一讲,因为敬老使我们宗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社区就要宣传、鼓励,去感染他人使每个家庭更加幸福社会更文明。我婆婆今年九十多岁了,瘫痪卧床有两年多了。在这段日子里,我重复着每天护理婆婆的日常生活,每天都要给老人做可口的饭菜,因婆婆不能端碗吃饭,我要亲自给老人喂饭、每口饭吃起来很慢,我都会耐心的等待,让婆婆吃好没顿饭,还要洗脸、定时喂水吃药、接大小便,为了减轻婆婆的长时间一个姿势卧床的痛苦,我就定时为老人家翻身,捶捶背抓抓痒痒,每接一次大便都要把下身洗干净,以免老人不舒服,定期为婆婆洗澡、洗头、擦身换衣,洗完澡后往床上都很费劲,有时邻居串门赶上就帮忙把老人抬到床上。我老伴上班家里就我一个人,我今年也是60岁的人,也纳入老年人的行列,做起来也蛮辛苦,但我没有怨言。有时婆婆大小便失禁,会弄脏被褥,我就立即洗晒,清理房间卫生,一干就是大半天,有洗的手指都麻木,我想人都有老的时候,我这么做都是应该的,因为婆婆年老体弱急需我们做儿女的在生活上尽心照料,在精神上给老人家以最大的安慰,有时我去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回来后就要把有趣的事将给婆婆听,跟老人唠家常,讲老人家一生的经历,讲婆婆的沧桑和感人的事情,老人家回忆起往事也很激动,膝下有六女一子,几年前先后有两个女儿故去,这从精神上给婆婆很大的打击,但婆婆还是坚强的走过来了,婆婆的一些经历在感动着我,现在婆婆是最需要我的时候,我要付出我最大的努力来照顾婆婆及家人,虽说累的我腰疼背痛、手脚麻木。每天都很辛苦,但我觉得我的付出能给婆婆换来舒服是很值得的,因为人都有老的时候,我这么做也是应该的,我感到家庭中的琐事很多,只要你爱你的丈夫就要爱你的家人,因为我们的公婆费了很大的心血为我们养育了一个丈夫(爱人),我们是公婆劳动的最直接的受益者,所以我要珍惜婆婆剩下的最后时光,让婆婆感到幸福和快乐,我想爱别人就是爱自己,尊老、敬老就是尊敬自己,我们没什么好说的,让我们用自己的真心行动来为长辈们献出自己的爱心和努力。以上这些是我日常生活的体会和感触,为建设我们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好儿媳事迹材料(二) **华,现年54岁,中国共产党党员,阆中市城北小学校教师。一九七七年八月参工,曾在天宫一小、飞凤二小、裕华小学、白塔小学任教,一九九0年九月调入阆中市城北小学任教至今。曾多次荣获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优秀班主任、”三八红旗手”等光荣称号。多年担任学校女工委主任、年级组长。从教三十三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三十三年。百善孝为先。作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人民教师,赵秀华不仅是家长和学生喜爱的老师,同事敬爱敬重的好大姐,丈夫心头永恒的好妻子,更是公公和婆婆无法割舍的好儿媳。作为好儿媳,赵秀华没有感天动地的事迹,没有振聋发聩的表白,不发豪言壮语,不要宣传报道。她以一个典型的东方女性的心态,埋头做着她认为该做的事,把”孝”字深深地刻写在自己的字典里,抒写着”孝”的朴实与无华。一九九八年夏,赵秀华的婆婆突发脑溢血,在住院的三十多天里,赵秀华和丈夫轮流照顾,喂药、喂水、喂饭,梳头、洗脸、洗脚,端倒便盆、擦洗身子……三十多个日夜,赵秀华曾多次中暑而呕吐、发煤或晕倒,但她从耽误过一次,她默默无闻的行为,深深感染着同病房所有的人,感染着医生和护士,曾一度被医院传为佳话。出院后,赵秀华的婆婆留下了后遗症,半身瘫痪,说话口吃、手脚僵硬,吃饭、穿衣、梳头、起床这些最简单的事都不能自理。于是,赵秀华开始担负起了给婆婆喂饭、喂水,洗脸、穿衣等繁琐的护理工作。无论是日复一日的端汤送水、洗脸洗脚、揉肩捶背,还是每周一次的洗头洗澡、擦身换衣等,赵秀华都从未落下过一次,也从未说过一句怨言。婆婆的手脚指甲都是灰指甲,很硬很臭,赵秀华每月都要给她修剪一次,之前都先用温盐开水将婆婆的手或脚浸泡半个多小时,待指甲或趾甲软了后,她才用剪刀慢慢地、细心地一个一个的修剪。握剪刀的肌肉发红了、关节发肿了,她没叫苦,没说累,一如既往地重复着看似简单然而却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小事情,大写着人间的至孝真情。看着婆婆表达不准确,生活无法自理,难过又痛苦的样子,赵秀华心疼极了。她经常寻医问药,四处奔波,只要听说哪家医院能治婆婆的病,不管多远,她都带想办法让婆婆去看。只要对婆婆病
好儿媳事迹材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