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半夏与水半夏的鉴别特征.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关键词】半夏与水半夏半夏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苏颂谓“二月生苗一茎,顶有三叶,浅绿色,颇似竹叶而光。……以圆郁软者为佳。”吴其浚谓:“所在皆有,有长叶、圆叶两种,同生一处夏亦开花;如南星而小,其梢上翘如蝎尾。”[1]再参考《证类本草》和《本草纲目》附图,可以认为古今用药是一致的,其叶形变化为不同年龄的植株。同时亦有类似的植物混用。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ternata(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四川、湖北、河南、安徽、贵州等省均有分布,药源较为丰富,但半夏临床用量较大,由于野生资源的减少,商品货源日趋紧张,常以水半夏代半夏入药。水半夏古文献中未见记载,广西民间曾有入药习惯。60年代以后开始栽培,产量逐年增加,随着正品半夏的缺乏,开始经销全国各地。经药理研究证明,水半夏有与半夏相似的止咳、化痰作用,但止呕作用不明显,因此水半夏不宜代半夏使用。(Lodd.)Blume的干燥块茎。半夏性温,味辛有毒。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水半夏性温,味辛,有毒。燥湿,化痰,止咳。其实还有以天南星(山珠半夏),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白附子),小芋儿,滴水珠等混作半夏使用,但它们的功效与半夏有明显差别,所以,不法商家常以与半夏功效类似的水半夏混作半夏。1两者性状鉴别特征半夏块茎呈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中心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棕色凹点状根痕;下端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色,粉性无臭。姜汁制过的半夏断面半透明状,味辛辣,麻舌而刺喉[2]。水半夏块茎略呈椭圆形、圆锥形或半圆形,~,~3cm。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不平滑,遍体也可见点状根痕;上端类圆形,常用有偏斜而凸起的叶痕或芽痕,黄棕色,下端有的略尖。饮片姜水半夏色较正品深,常可见其深褐色的略尖的顶芽,外皮皱缩状,断面无正品样半透明状,质较正品轻。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常已除去,有的细胞内含茶褐色粘液状物质。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由外至内逐渐增多;粘液细胞较多,椭圆形,内含草酸钙针晶束。维管束纵横散布,外韧型或内韧型,周木型少见,导管直径4~40μm,常数个成群排列。粉末类白色:(1)淀粉粒较少,单粒类圆形、半圆形或圆多角形,直径2~30μm,脐点裂缝状、人字状、三叉状或星状,大粒层纹隐约可见,复粒多见,较大,多由2~4分粒组成,偶至8分粒。(2)草酸钙针晶较多,散在或成束,有时可见存在粘液细胞中,针晶长20~144μm。(3)螺纹导管直径10~38μm,少为环绕导管。,常已除去薄壁组织,靠近木栓层处有大型粘液腔,排成一圈,内含茶褐色粘液状物质块。维管束纵横散布,周木型,导管排列稀疏,直径10~52μm,亦有外韧型维管束,薄壁细胞中含大量淀粉粒,粘液细胞中含草酸钙针晶束。粉末类白色或黄白色:(1)淀粉粒极多,单粒较少,圆球形,卵圆形、半圆形或多角形。直径3~14μm,脐点点状、人字状、三叉状或短缝状。复粒较多,由2~7分粒组成,有的分粒大小悬殊。(2)草酸钙针晶成束散在,有的成束存在于粘液细胞中,针晶长14~72μm。(3)导管直径7~34μm,螺纹为

半夏与水半夏的鉴别特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3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9-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