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科目语文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课时1课时提供者刘晓丽单位朔州市第二中学一、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体会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交织的思想感情,体会朱自清高尚的民族气节。(2).知识与能力: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散文的能力。(3).过程与方法:在教师恰当的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二、教学内容及模块整体分析《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最具代表性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安排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的“阅读鉴赏”第一单元“写景状物散文”第一课,是这一单元的重点篇目。在《荷塘月色》这篇文章中,朱自清先生运用娴熟细腻的描写,悉心遣词布字,把自己的淡淡的愁绪融进了荷塘月色的景致之中,使人阅之动容,为之陶醉,心随文动。三、学情分析此文本学习的主体为高一学生,之前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学习了多篇写景抒情散文,如《春》、《济南的冬天》等,对写景状物、借景抒情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高一学生在认识问题上还不够深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质疑探究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审美情感也停留在较浅层次。基于这样的基础,以学生自己鉴赏为突破口,而兼顾知识技能的进一步完善,进而促进学生审美情感的提升的教学定位,是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根据文本,《荷塘月色》教学设计着眼点在于培养学生自我鉴赏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质疑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品读鉴赏,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把问题集中、整合。五、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①写景状物的特点及荷塘月色的意境美。 ②通感、博喻的修辞及本文语言特点。 ③质疑与探究意识的培养。难点:①为什么作者心里“颇不宁静”? ②为什么想到“采莲”之事? ③对探究问题的方法指导及探究中出现的突变因素的控制。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语:在夏季的一个夜晚,月亮升起来了,月光下的荷塘是那样的美,荷塘上的月色也令人陶醉,那景色就像一幅静谧安详、优美动人的图画。作者将这幅让学生看PPT、思考,进入想象当中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创设情景,把同学们带到“荷塘月色”之中,观看后思考和想象,并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图画描摹了下来,成为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这篇文章就是著名的《荷塘月色》,作者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问题:(1).文中所写的景物有哪些?(2).文中内容直接与题目相照应的段落有哪些?把预习课文的问题提出来,做解答这个环节的设计,既检查了课前预台,可以从4、5两个自然段直接切入文本最关键的内容,打破从头到尾分析课文的思维格局,抓住重点进行突破。这也是本课教学设计的第一个创新点。(三)品读课文,赏析语言组织学生品读重点段落4、5自然段,讨论、交流,深入探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4)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