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淮安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年-2010年)》第一章总则第一节规划编制的目的、依据和指导思想一、目的为了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全面落实《江苏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0年~2010年)》和《淮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科学规划矿业布局,合理调整和优化矿业结构,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根本转变;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新秩序,促进淮安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矿产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提高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特制定《淮安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年—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二、依据《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国土资源部关于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指导意见》、《江苏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限制开山采石的决定》、《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推进生态省建设的决定》、《江苏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0年~2010年)》、《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市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淮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淮阴市矿产资源管理办法》、《淮安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文件,以及淮安市矿产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保证程度、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等因素来编制规划。三、指导思想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十六大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节约资源的观念、保护环境的观念和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观念,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总原则,加强调控,综合协调,以“大资源、大矿业、大市场、大环境”的理念,统筹安排好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以科技创新为推动力,积极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着力建设生态矿山,全面落实生态市建设的各项措施,促进淮安市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第二节规划的适用范围、适用期限和基准年一、适用范围《规划》是淮安市“十五”及“十一五”期间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性文件,是依法审批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和监督矿山生态环境的重要依据。其适用范围为淮安市所辖的行政区域内。二、适用期限《规划》至2005年为近期,2006年~2010年为规划期。三、基准年《规划》以2000年为基准年。第二章规划背景第一节经济与社会发展概况一、地理与交通概况淮安市位于苏北的中部黄淮平原,1996年行政区划调整后,地处北纬32°43′~34°06′,东经118°12′~119°37′之间。其北与宿迁、连云港市相邻,东与盐城市毗邻,南与安徽省天长县和扬州市接壤,西与泗洪县和安徽省嘉山县交界。东西最大直线距离132公里,南北为150公里。现淮安市下辖涟水、洪泽、盱眙、金湖4个县和清河、清浦、淮阴、楚州4个区。全市方公里,%。2000年末,全市人口为513万人,%,在全省13个省辖市中列第7位,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65人。。淮安市地形除西南部盱眙为低山丘陵外,其余均为平原区,分属黄淮平原和江淮平原,地形平坦。境内水网密布,河流纵横,京杭大运河、淮沭新河、废黄河、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六塘河和盐河纵贯横穿;洪泽湖是我国5大淡水湖之一。此外,白马湖、高邮湖和宝应湖与邻市共有。全市水域面积有4万公顷,%。淮安地处暖温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季风性气候明显,四季分明;年无霜期240天,年平均温度14度,年平均降雨量940毫米,雨量充沛,全市气候条件湿润;全市水网密布,水资源较为丰富,适合农作物生长,是江苏省重要的产粮区之一。全市土地、矿产、林木、水产等自然资源等均较为丰富。丰富的资源为淮安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淮安的水陆交通便利,是苏北腹地重要的交通枢纽。即将通车的新(沂)长(兴)铁路从本市的北部和东部通过。公路四通八达,已经通车的高速公路有京沪、宁宿徐、淮连等;在建的还有宁淮、徐淮盐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与市区通达县、镇的公路组成便捷的公路网。淮安距南京188公里,2个多小时车程即可达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往西北有徐州观音机场;往东北还有连云港机场,到这两个城市的距离均在150公里左右。水路有京杭大运河、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淮河等河流和洪泽湖、白马湖、高邮湖等湖泊组成的水网可通江达海。便捷的交通、丰富的各类自然资源、良好的投资环境,为淮安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持续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二、社会经济发展概况淮安是一块古老而又美丽的土地,有着鲜明的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
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