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赵良嗣与宋金“海上之盟”【文献综述】.doc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人文教育论赵良嗣与宋金“海上之盟”一、 材料来源情况李小红老师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基本的线索。然后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通过数据库查找相关的期刊来了解本课题研究现状,如赵永春、厉永平《宋金“海上联盟”期间的领土交涉一一以赵良嗣〈燕云奉使录〉的记载为中心》(《北华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北宋联金复燕的活动及其经验教训》(《历史教学》1987年第10期)等等。然后在资料室找到了许多相关的原始著作,如脱脱等所著的《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点校本),《金史》(中华书局1975年点校木)等等,为木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材料。此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阅读、比较和分析,对这一课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最后,根据对这些研究的归纳总结,写出自己的认识。二、 关于北宋灭亡原因的研究关于北宋灭亡的原因,历来争论颇多。代表的主要观点有三种,一种是将其归结为宋徽宗、蔡京君臣的昏庸无道、文恬武嬉,腐败亡国;一种是把它归祸于王安石变法;还有一种是北宋不该和金人联合灭亡辽国。(一) 腐败亡国。现在多数人持此观点。12世纪最初的25年,是宋徽宗统治的年代。宋徽宗是历史上有名的风流天子和昏君。他以蔡京为宰相,同蔡京、童贯、王備、梁师成、杨戢、采励、李彦、高俅等人结成反动的统治集团,使北宋的政治进入最黑暗、最腐朽的时期。如著名宋史学者张邦炜认为「'北宋绝菲落后挨打,实因极度腐败而亡国。”显然,腐败是北宋灭亡的一大主要因素。腐败使北宋丧失了在综合国力上的优势,国家机器瘫痪,军队遇敌即溃。这时勃兴于白山黑水Z间的金政权挟灭辽Z威攻宋,结束了这个腐朽政权的统治。(二) 与王安石变法有关。该观点截然分为两派,第一派认为北宋由于废除王安石变法、因循守旧而亡,即“唱着老调子亡国”。如鲁迅在其杂文《老调子已经唱完》(人民文学岀版社1981年)中曾写到:“宋朝的读书人讲道学,讲理学,尊孔子,千篇一律。虽然有几个革新的人们,如王安石等等,行过新法,但不得大家的赞同,失败了。从此大家又唱老调子,一直到宋朝的灭亡。”可见,鲁迅先生认为北宋的灭亡是由于废止王安石变法、因循守旧而亡,不少人持此观点。第二派观点则与第一种正好相反,认为北宋灭亡的原因是由于推行王安石变法所致,将责任归罪与宋神宗、王安石,即所谓的“唱着新调子亡国”。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上海占籍出版社1992年)里提到南宋大臣赵鼎曾说:“至崇宁初,蔡京托名绍述,尽祖安石Z政,以致大祸。”该观点有欠妥Z处,因为宋徽宗、蔡京时期的变法与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不可同日而语。(三)北宋不该和金人联合灭亡辽国。后世史学家多认为后来的“靖康之耻”其实筆于“海上之盟”。这个观点亦有很多人支持。如中国辽金史学会理事关伯阳发表的《宋金“海上Z盟”:加速辽国和北宋灭亡》(《中国文化报》2010年)里就认为“海上Z盟”的最大赢家不是宋朝而是金国。对北宋来说,联金灭辽的战略选择犯了方向上的错误,得到几座空城的所谓的胜利,代价过于惨重,而金国通过“海上之盟”才真正强大起来。没有“海上之盟”就没有以后的“靖康之变”,就没有北宋的灭亡。此外关于北宋灭亡的原因还有人认为是重文轻武所致、党争所致等。三、关于宋金“海上Z盟”的研究海上之盟是宋辽金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当吋直接影响着宋、辽、金国家局势的发展和
论赵良嗣与宋金“海上之盟”【文献综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