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与我身边的现代化
社会现代化是指一个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工业化为动力,以科技发展为纽带,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体,涉及政治制度、社会结构、组织管理、生活方式、人类活动的空间,各种领域革命性、长期性、全球性、整体性发展变化的过程。结合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我国社会现代化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报告中,作为“全党亟须解决的问题”正式提出来的。毛泽东在会议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这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被明确而完整地提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同时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民族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构成要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构成要素包含三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的具体实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发展的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立场、观点、方法,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和保证;中国的具体实际主要包括中国近代以来的基本国情、历史优秀历史文化、主体的实践活动等。立足于中国的特殊国情,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基础和理论起点;结合中国具体实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只能是中国共产党,而广大非党员群众由于其自身的特性,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依靠力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个基本要素的同时出现并互相作用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而要素间相互作用的程度、方式及取得实际效果的差异,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划分为了各具特点的不同发展阶段。
二、中国社会现代化化的现状与发展中的成就
(一)社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社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第一,科技的发展,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第二,经济持续而迅速的发展;第三,政治民主化和公民的普遍参与;第四,社会结构日趋分化,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第五,价值观念和社会方式的变革,在现代化过程中与经济、政治、文化相适应;第六,城市化。
(二)中国社会化现状。现代化是世界历史进化的必然过程,也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震惊世界的发展奇迹。站在新的起点上,实现人的现代化对于进一步促进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
(三)发展中的成就。当代中国发展模式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的集中概括和总结。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实践有三个主要发展趋势: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未来发展将更加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科学性和全面性;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未来发展将更加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主题;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未来发展将更加突出与时俱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身边发生的变化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改革开放与我身边的现代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