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聊斋志异·画皮》一、作者简介二、《聊斋志异》介绍三、《画皮》精讲四、鉴赏与讨论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他生在一个“书香”家庭,可是祖上科名都不显,受当时社会风气和家庭影响,蒲松龄从小就热中科名,并在十九岁时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振一时。但此后却屡试不第。三十一岁时,他迫于家贫,应聘为宝应县知县孙蕙的幕宾,整天“无端而代人歌哭”(《戒应酬文》)大违素志,次年便辞幕回乡。此后主要是在“缙绅先生家”设帐教学,直到七十岁才“撤帐归来”(蒲箬《柳泉公行述》)。〈大江东去〉《寄王如水》:“天孙老矣,颠倒了天下几多杰士。蕊宫榜放,直教那抱玉卞和哭死!……数卷残书,半窗寒烛,冷落荒斋里。”七十一岁他才援例出贡,四年后便死去了。蒲松龄穷愁潦倒的一生,使他对科举制度的腐朽、封建仕途的黑暗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四十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修改和增补,是作者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他的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蒲松龄的思想感情是很混杂的,这也造成了《聊斋志异》内容的驳杂不一。这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聊斋志异》画皮 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