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病毒传播模式及预防研究
【摘要】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隐患,尤其是网络病毒的传播与蔓延,不仅造成计算机系统的瘫痪,还会给用户带来经济损失。为此,加大对网络病毒传播模式的探索,从网络安全的本质上注重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并从系统软件、硬件,以及数据保护上做到保密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反病毒技术的研究是从病毒扩散机理及传播模型上来建立和分析的,并从遏制蔓延上减少扩散速度,而预防体系的构建则需要从有效的网络病毒模型上来着手。
【关键词】网络病毒传播模型探测预防研究
网络时代在突破了传统信息传输地域限制的同时,也给网络用户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网络病毒的影响已经成为当前网络安全的首要问题。作为基于网络上的新型病毒,其传播媒介是在网络环境下大范围的成本,破坏力极大。为此,加强对反病毒技术的研究,通过对病毒特征字符等进行有效识别,避免网络病毒疫情的迅速蔓延,都需要从网络病毒的传播机制及模型上来改进预防策略。
一、网络病毒传播模型的分析
对于基于网络架构的病毒传播主要是利用网络的互联结构环境,依据一定的用户操作,以某种方式来实现大范围的传播。可见,对于网络传播环境的分析需要从网络结构的特点来着手,通常情况下,拓扑学上将网络环境分为随机结构环境和同构混合环境两种。对于随机结构网络,主要是针对网络中的各个用户在网络环境中的分布特点来定义的,这些个体都是网络环境中的某一节点,只对整个网络的部分节点造成随机性关联;对于同构混合网络环境,其网络上任意一节点都与其他节点具有关联,也就是说当某一节点方式病毒感染,很快会传播到与之相关的其他节点。
(一)随机结构环境中的网络病毒模型的传播模式
从随机网络环境来看,对于本类型网络病毒来说具有感染的随机性。我们以Email传播为例,当摈除具体的网络传播细节,单独考虑用户在Email的随机性,可以通过离散模型来构建网络病毒的传播环节。即某一随机事件会影响到任何一个节点;在某一空间域或时间域内只能与之相关的时间域或空间域具有相关性;在同一空间域内发生的概率比要高于不相关的空间域。也就是说,当我们对随机结构网络病毒传播模式进行分析时,对于网络空间内的某一节点或用户,其所带来的带病毒邮件的感染率要高于其他空间的比例,病毒发作引发的被感染用户的数量与其相关的节点说具有较直接的关联。由此可得,对于该网络模型下的网络病毒的发作特点总结如下:一是网络病毒引发的病毒危害与其数量及发散次数成正比;二是被感染用户的感染系数随着病毒扩散次数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因此在反病毒防御系统中,应从多种途径来遏制电子邮件等载体的传播,并对其内容进行过滤,尽力减少随机网络结构的病毒感染范围;同时在病毒特征扫描及监控中,应加大对外入侵病毒的检测,做好内部防御。
(二)同构混合环境下的网络病毒传播模型的分析
从同构环境的模型分析来看,对于同构主要是连续的的网络结构,该模型遵循生物学病毒传播的机理,可以有某一个节点与网络互通中个N个节点发生关联,从而在这种环境下,每个网络节点与其他节点都存在大量随机性的关联。可见,对于同构型网络环境,其网络病毒在传播模型上可以表示为:网络中被感染用户在病毒发作时会对整个网络的其他用户带来威胁,并在传播数量上与同构网络用户数直接相关。对于健康的网络节点,其在网络病毒传
网络病毒传播模式及预防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