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路桥过渡段的结构设计
摘要: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稳步的提高,出行的距离和范围都在无限的扩大,汽车也越来越普及,人们利用汽车的频率也越来越高。路桥过渡段的结构设计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过渡段的结构概述,然后通过实例介绍了路桥过渡面的不均匀沉降及防治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路桥过渡段;设计;问题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 A
一、过渡段的结构概述
路桥过渡段的施工时道路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因为是两种类型路面的结合,如果施工水平欠缺或者不符合要求就会出现沉陷的问题。特别是在桥头的部分,会出现大面积沉陷,从路面到桥面有跳车的感觉,不仅颠簸而且有可能出现安全的事故。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路桥过渡段的地基进行解决。正常情况下,出现沉陷的现象,是因为路和桥两种类型结构不均匀沉降造成的。一般来说桥的自重比较大承重面却小所以对地基要求较高,在地基土壤密实度相同的情况下桥的沉降也要大,虽然注意到这一问题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很多工程只是做到桥面略高于路面,在追求高利润的同时舍弃了工程质量,造成明显沉陷。在过渡段施工中,要搭设搭板,这对于工程施工非常重要。如果桥的地基较为松软位于高填方的地段那么在过渡段的施工过程中就必须注意,容易出现桥头的沉陷;对搭板的要求标准也不一样加果搭板的质量有问题容易断裂就会造成桥头突然变现,出现桥头沉陷。
二、工程实例概况
位于天津东部大部分施工场地为冲海积平原区,软土分布较广,表层为粘土,俗称“硬壳层”,~,可塑状,具中压缩性,物理力学性能一般,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100kPa,下部为厚5-40米的淤泥和淤泥质土,饱和,流塑状,天然含水量58~78%,~,~ Pa,~(×10~3cm2/s),具高压缩性和中-高灵敏度,固结时间长,稳定性差,力学强度和承载力低。该工程土质条件比较差,承载能力低,天然含水量高,不利于路桥工程施工。所以,施工单位采用相关加固技术对软地基进行处理,通过这些技术与材料,可以有效降低路桥过渡面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也可以有效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以及强度。结合本路段的地质情况及附近天津大道建设的经验,桥头软土路基推荐采用等载预压+钉形水泥搅拌桩处理方案,一般处理长度桥头1级15m,桥头2级10m(变桩长),过渡段1级10m(超载预压),过渡段2级10m(超载预压)。下面笔者对软土地基的特点以及路桥过渡面出现不均匀沉降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经验对路桥过渡面出现不均匀沉降的防治措施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人士参考与借鉴。
三、软土地基的特性
1、非线性与非弹性
线性变化是在特殊的应力条件下,除去混凝土的应力后,其恢复到原始状态的变化过程。在软土地基中,其土质由于自身的特点,很难在撤去应力后恢复到最开始的状态,这种情况称非弹性变化。由于软土地基具有非线性、非弹性的特点,所以,这也给施工单位的软土地基处理带来很大难度。
2、各向异性
软土地基一般是多年累积形成的,这种土质一般与地下水的影响有关,而且会影响软土地基的内部结构,会使其形成多层土层。软土地基的土层数量与地基形成的时间有很大关系,而且,层次越多的软土地基越难处理,施工难度也越大。在同
论路桥过渡段的结构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