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评教”研究述评
摘要:高校学生评教是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成果比较丰富,理论研究不断深入、深化。高校学生评教研究成果主要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基本理论研究,二是实践研究。基本理论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学生评教权利,学生评教的独特作用及学生评教的价值取向研究:实践研究主要是关于学生评教的有效性研究,包括评教目的的定位、评教工具的改进与评教成果利用等方面的探索。高校学生评教的趋势体现为由价值判断研究转为改进教学研究:重视评教中的伦理研究,重视比较研究等。
关键词:高校:学生评教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3)01-0062-05
高校学生评教作为高校教学管理的手段之一,它是依据一定的标准体系,由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如教学过程、教学成果、教学态度和水平等所进行的定性与定量的价值判断。“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prove),而是为了改进(improve)。”高校学生评教显然是为改进教学而进行的一种教学管理手段,已成为各国高校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特别是90年代末期我国第三次全教会召开后。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学生评教作为一项政策在该文件中得到进一步的确认,随后在全国许多高校得到广泛开展,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瑞典等国家的高校里,
‘学生评教’的活动开展得十分普遍,它作为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必要环节被纳入学校教学管理常规,并成为高校教学管理的一大特色。”本文拟对有关高校学生评教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其研究的特点,同时展望研究发展的趋势。为深化高校学生评教的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
一、高校学生评教在我国学术界的研究现状
最早的高校学生评教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的美国即开始,自此关于它的争论便不曾停止过,自然它也就成为高等教育领域内的一个研究热点。在我国,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了问卷评教的研究与实践。“1984年,北京师范大学在计算教师的工作量的同时,进行了简单的关于教师教学的质的评价,作为衡量教师教学的参考依据。这是我国高校中最早的关于教师教学的评价。”自此,学生评教一度成为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我国理论界关于此研究的成果较为丰富,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一些专业的学术团队也以此为专题进行讨论、研究。比如,2007年11月17日至19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以“学生评教”为年会主题进行学术讨论,探讨学生评教的理论基础与发展趋势。这表明了学术界对“学生评教”的重视。
本研究以学者公开发表的有关学生评教论文为分析对象,以“学生评教”为题名关键词,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站中。以1989至2012年共23年为研究时间跨度,检索有关“学生评教”的研究文献,除1989、1990、1998三年无核心期刊研究成果外,每五年的文献数量统计如下:
期刊文章的数量及发表文章的级别基本上可以代表学术界研究的大概趋势,比如文章的数量可以反映出对某问题的关注度。文章发表杂志的级别可以代表研究的深度等。就上述统计来看,在上个世纪80年代,学术界有关学生评教的研究刚刚起步,期刊文献数量相对较少,以后逐年递增,2003年至2007年期刊文献增至273篇,2008年至2012年期刊文献增至532篇,其中核心期刊有5
高校“学生评教”研究述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