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温故而知新.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桃源中学马玉梅学习目标品味语言的多样性,学会运用说明文的方法及用词的准确性;欣赏文中苏州园林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品味语言的多样性,学会运用说明文的方法及用词的准确性;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温故而知新学生说出苏州园林的总特点以及说明顺序。自我测试谁能说出常见的说明方法研读赏析,揣摩品味找方法、学运用例句:“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例句运用了的说明方法,把比喻成,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的特点,从而也进一步说明了的特点。(2)我来试试看在课文中找出运用了说明方法的句子,并且试着分析用了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如何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色1、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分析思路(1):不能。用了“甲”这个词语,生动形象地(或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如果删去了就没有这种效果。分析思路(2):不能。“甲”这个词语表明了……(对象)的(特征、性质、功用、地位、意义等),如果删去了句子的意思就变了……这与事实不符合。这样就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例句:“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一句中,“大多”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呢?不能去掉。因为“大多”一词表示大部分的池沼是引用活水的,并不是全部都是这样的。如果去掉了,就表示所有的池沼都是引用活水,这与事实不符,就不能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2、我也能做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来,并模仿我们刚才学到的分析模式,分析它们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据说”能否去掉,为什么?) (2)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 (3)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去掉“往往”好不好?) (4)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补”字用得好吗?说说你的想法。)(5)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大多”能否去掉,为什么?)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极少”去掉可以吗?)四、“赏”图片、谈感受(1)看了以上图片,请从不同的角度说说感受?作为中学生,今后应该怎么做呢?(你有什么建议呢?) 五、当堂达标,自我检测练习册课外阅读

温故而知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mm958758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19-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