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而知新
1、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2、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但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来,我国的工业基础薄弱,生产资料仍归私人占有。为此,党和政府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了“一化三改造”的伟大历程。
社会主义社会是以公有制(生产资料属于国家与集体所有)为基本的经济基础,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政治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原则的社会形态.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过渡时期: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总路线:
一化:
三改造: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疑难解析: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什么?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
(以过渡时期总路线为指导思想)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任务是:
重点发展:
3、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有哪些?
一桥、一公司、二厂、三铁、三公
第一个五年计划示意图
鞍山钢铁公司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产量比较(人均)
中国
(1952年产量)
美国
(1950年产量)
印度
(1950年产量)
钢产量
4公斤
发电量
2949千瓦时
材料分析:
通过上述图表的数据,说一说我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原因。
三、“三大改造”高速进行
什么叫“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温故而知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