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布西耶——城市规划与光辉城市柯布西耶的成长与转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倡导新建筑建筑要走工业化的道路住房是居住的机器(注重功能的满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筑具有综合性粗野主义的建筑风格马赛公寓(注重建筑的综合性)后期1955年的朗香教堂混凝土的雕塑作品(注重人的感受)光辉城市的提出在30年代而真正的实施这一理念是在1956年的印度昌迪加尔光辉城市理论核心柯布西耶认为在19世纪没有为人所建造的建筑,只有为钱所建造的建筑。他将当时的城市称为“石头沙漠”。都市的空间被分割,巨大的建筑群巍然矗立,让人的视野无法穿透,并不断地失去享受阳光的权利,这是一种不完全生活方式。柯布西耶提出了:“光辉城市”理论,描绘城市生活的高级状态。其核心是:建筑不再是没有生命的,孤立的存在,而是与社区大环境汇合成一个有机体,形态上是协调的,功能上延续的,空间上互补的,融会的。两者是动态的和谐的统一。表现形式:在城市里建高层建筑,现代交通网和大片绿地,为人类创造充满阳光的现代化的生活环境·设计特征●由于城市中地面已经被建筑充满了,将把公园抛向天空作有效的屋顶花园.●由大柱距的空间结构体系必然带来开敞式的平面布局,其中可以安装自由灵活的给段划分空间●带形窗不熟柱距开间尺寸的限制,采光面积更为有效,柯布创造的”二到一”跃层室内空间富于明暗光感的变化。●由于外墙不承重,自由开闭的幕墙和灵活划分空间的隔断满足功能与美观的需要。●首先用细柱抬高建筑离开地面,让连续的绿地在建筑下面通过昌迪加尔规划平面图由城市干道网划分成的矩形街区,每块面积约为100公顷(800×1200米),按邻里单位的概念进行规划,居住人口各为5000~20000人。邻里单位内的商业布局模仿东方古老的街道集市,横贯邻里单位。邻里单位中间与绿带相结合,设置纵向道路,绿带中布置小学、幼儿园和各种活动场地。城市行政中心附近设置广场。广场上的车行道和人行道布置在不同的高程上。各建筑物主要立面向着广场,经常使用的停车场和次要入口设在背面或侧面。在建筑方位上考虑了夏季的主导风向和穿堂风。广场
柯布西耶《光辉城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