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答谢中书书》.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文章的作者及写作背景。2、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3、掌握文章的重点实词。能力目标1、重视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2、提高感悟文章意境的能力。3、品味文章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4、背诵短文。德育目标 《答谢中书书》,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习得《答谢中书书》文章布局之巧妙。 ●教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在诵读中仔细品味文章的语言,意境,获得美的享受。●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播放录像《最美中国——山水武陵》让学生初步感受山川之美。(板书:美)二、导语设计 感受录像内容,能够谈自己的感受,为学习课文做好内容、情感铺垫。三、作者及背景介绍(学生介绍)多媒体显示: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徒秣陵(今江苏省江宁县)人。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四、文体介绍: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五、朗读课文,感知文意1、学生读课文。要求其他学生注意听,之后点评。2、教师配乐朗诵,学生听读,之后点评。教师提示朗读节奏:(投影)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学生再读课文(配乐),师生点评。4、重点实词提示(投影)(1)同桌之间讨论交流,理解词句。(2)多媒体显示图片,结合图片学生谈对文句的理解。(投影)明确:作品首先为我们呈现了A、山水相映之美(板书)。“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B、色彩配合之美(板书)。“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石壁壁立千仞,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翡翠。C、晨昏变化之美(板书)。“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的是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

《答谢中书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unlai783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19-07-0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