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志晨:图灵机器人是智能大脑-机械制造论文俞志晨:图灵机器人是智能大脑 文/姜姝姝姜姝姝本刊副总编辑他是85后,也是台的创始人兼CEO。他是公认的阿兰·图灵粉丝,他为自己创业的机器人引擎命名为“图灵机器人”。他的期望是在未来,每个机器人都有一个聪明的智能大脑,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个性化机器人。俞志晨,刚过完了30岁的生日,正式步入而立之年。“今年生日跟机器人一起过,有意思,而且赶上公司今天搬新家,太赞了。”在生日当天,俞志晨在朋友圈记录了这样一段文字,同时还上传了他和著名的NAO机器人一起吹蜡烛的照片。对于大多数关注机器人的人来说,与俞志晨一起出镜的法国知名人形机器人NAO并不陌生,它是全球人形机器人的代表,全身具备数十个传感器及自由度,能够做出跳舞、单腿站立等高难度动作。有着Q的外形,讨人喜欢的同时,还具备一定程度的人工智能和一定程度的情感智商并能够和人亲切的互动。在国内,该机器人因为接入了“图灵机器人”大脑,用户可以通过中文语言的方式与NAO机器人直接互动,而接入了智能大脑的NAO机器人却能够准确的理解中文语音指令并做出相应动作。有了“中国大脑”的机器人NAO也经常出入各大展会和活动场所,成为新一代机器人的代表之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图灵机器人”因为和NAO的合作火了,俞志晨这个85后的创业者也频繁出现在媒体面前。但有不少人更倾向于这样点评:“这个年轻的AI(人工智能)团队做出的创业产品不火才怪”。俞志晨虽然年轻,但他的经历已经牢牢打上了AI的标签。大学时,他就师从于人工智能专家贺仲雄教授,对人工智能领域充满痴迷;和他一起创业的小伙伴郭家是他大学里志同道合的好友,他们一同学习了AI课程。从北京交通大学毕业后,两人又一同在AI领域工作。2009年开始,俞志晨和郭家开始商量自己创业,随后叫上几个好友,一起创办了北京光年无限科技有限公司。第一个创业项目的切入点准确来说是移动互联网和AI的结合,俞志晨那时发现,人们通过手机去获取信息和服务还不是很方便,很多时候需要手写输入,而很多程序的启动也很繁琐。“我们当时就在想有没有更好的方式能够让客户以最简单的方式来获得信息和服务。比如,我们只需对着手机说一句话:‘订一张明天上午去广州的机票’,它就能直接把结果反馈过来,节省掉中间过程。围绕这个初衷,我们做了一款APP叫虫洞语音助手,早期定位其实是获取信息和服务的一个工具。”从智能语音产品开始一直以来,语音类的技术都属于“高精尖”,虫洞语音助手这个产品现在看来也仍然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产品,它基本上融合了世界上最难的几个技术,包括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语意理解等等,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很难突破,所以这个领域的技术攻克无论对巨头公司还是创业团队的挑战性都是一样巨大。“并不是有钱就可以做好,包括苹果推出的Siri也并不理想。”俞志晨回忆着,虫洞语音助手算是做得比较早的产品,2012年产品就面世了,正赶上苹果推出Siri,那个时候国内能做的只有俞志晨团队一家,而百度、搜狗这些巨头公司差不多到2012年底或2013年初的时候才跟上这类项目的进度。对于创业者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有正确的想法,同时还要有正确的时机,Siri从第一个原型到第一个商业化版本花了17年的时间。如果之前推出来,可能语音识别技术也还没成熟,用户也很难接受;但是当iPhone推出来的
俞志晨:图灵机器人是智能大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