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常用文言词语,当堂成诵。2、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对祖国自然山河的热爱之情。学习重点:熟读成诵,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学习难点: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学习方法:朗读赏析、合作交流多媒体辅助: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大自然鬼斧神工,将无数名山大川聚集于我华夏大地,引来古今多少文人墨客挥毫泼墨,描山绘水、抒怀咏志。今天就上我们追随陶弘景的身影,领略他眼中的山川之美。(板书题目:《答谢中书书》断句并解题)二、出示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常用文言词语,当堂成诵。2、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对祖国自然山河的热爱之情。三、作者简介(陶弘景“山中宰相”,道教茅山派创派祖师)四、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试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及不会读的句子,查工具书解决字词并积累。2、再自读课文,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尝试疏通文意。将译文中遇到的疑难用红笔勾画,先在小组中解决,不能解决的以小组为单位提出,集体解决。3、尝试读,标出朗读节奏。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小组合作互读课文,比一比谁读的好。学生互相评议,从节奏、语调、情感等方面加以点评。4、配乐美读课文。四、合作探究陶弘景描绘了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他描写了哪些山川美景呢?又是怎样描写的?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反复阅读课文,用下列句式说话:( 提示: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我从文中__________句中,读出了___________之美,作者写出了它____________的特点。”示例:我从文中“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读出了晨昏变化之美,作者写出了“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的热烈欢快的晨景,和清静幽寂的暮景。(朗读中绘美景,赏析中学写法。)五、评测练习(一)课内基础知识1、根据课文内容,填上恰当的词,,五色(交辉)。交相辉映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都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消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坠落;潜游在水底的鱼。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2、文中哪句话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山水景物的赞叹?实是欲界之仙都。3、本文运用了什么结构?运用了什么写法来表现山川之美?总—分—总的结构动静结合的写法(二)背诵展示六、总结升华这篇山水小品廖廖68个字,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动静相称,色彩缤纷,使文章清幽隽雅,如诗一般优美动人。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亲近自然的喜悦之情。七、板书设计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期)八、学习反思本节课,我的设计初衷是在朗读中感受画面之美,在赏析中体会多角度描写和动静结合的写法,最终力争做到当堂成诵。本设计以学生的学和悟出发点,以学生的合作交流为过程,以学生的学有所得为最终落脚点。有必要说一下,我所选的课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内容,用的学生是我校七年级的学生,我与学生也是初次见面,对学情不甚了解。故而课堂上的问答互动显得生硬。虽然课前想得很好,但真正操作以来并不是那么得心应手。这节课我以为设计还是不错的,不足在于个人驾驭课堂的能力和经验不足,另外对学生缺乏及时贴切的评价。缺憾总是难免,后面我会努力调整优化自己的教学艺术,使之更好地服务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h900965
  • 文件大小247 KB
  • 时间2019-07-0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