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析-微课论文微课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析摘要探讨了高中生物教学中微课程教学的实际应用,分析了微课程教学的独特优势。对微课程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随着“可汗学院”等网络课程的开放和“颠倒的课堂”的引入,微课程已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词汇。什么是微课程?其有何独特的优势?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应用?……这些问题都是值得一线教师学习、实践与思考的问题。 1微课程与微课程教学 ,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常见的课程形式是微视频,就是借助电脑或手机、录像机等进行屏幕录像,将授课教师的屏幕演示和语音讲解录制下来,经后期编辑优化后,将之应用于教学实践活动中。随着新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微课程的应用必将引起传统课堂教学的结构性变革。因此,微视频的设计制作与应用是现代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技术技能。 ,简言之,就是运用微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微课程教学需要一定的教学环境,就是网络环境(可以是无线网络,也可以是有线或局域网)和1对1的学习终端(可以是普通电脑,也可以是MP4视频播放器,最好是平板电脑)。需要明确的是,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运用微课程进行教学的。微课程的教学是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针对教学重难点,有选择性的。微课程学习可发生在课外,即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课外拓展等;也可以运用在课堂内,或用于情境创设,导入教学,或用于探究学习,突破重点,或用于归纳总结,构建体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多次运用微课程教学。微课程教学的基本结构应是学生自主学习微课程,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引导学生建构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2微课程教学的实践 ,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深入理解知识。通常,教师会利用PPT边讲解边构建。由于内容多,费时费力,学生只听不思考,没有很好地发挥构建网络的优势功能。基因工程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学习内容新、多、杂、细,应用面较广,学生学起来困难较大。在该单元的复习课中,笔者尝试了微课程教学,利用思维软件制作了可逐级展开的思维导图,指导学生沿着思维导图的主干,不断补充完善整个思维导图(图1)。由于数字化的导图,可逐级展开,学生可以先独立思考,再打开教师的导图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维导图”微视频学习后,学生便可自己利用软件,独立完成相关知识结构的网络化建构。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做的便是组织学生进行导图的交流与分享,同时,引导更加深入的问题探究。 ,是位于学科中心的概念性知识,是学科结构的主干部分。因此,生物核心概念的学习将有利于学生建立知识框架,理解生物学的重要观点,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如何有效开展核心概念的教学呢?“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她认为,教学重心应该从讲授事实转移到使用事实,帮助学生发展深层理
微课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析-微课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