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艺术家和学问家。”今年全对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勉励大家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无论从艺还是治学,一个人要想抵达高远的境界,就必然离不开家与国的滋养。从历史到现实,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家国大义,“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紧密相连。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家国,可说是华夏儿女的精神原乡。今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凡的发展历程,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爱国的情愫在升腾。从硝烟弥漫、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到一穷二白、筚路蓝缕的建设岁月,再到波澜壮阔、惊涛拍岸的改革时代,无数先锋模范在国家前行的大势中寻找人生价值、标注成长坐标。亿万人民振奋精神、接续奋斗,将个体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结在一起,投身于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洪流,为家国情怀写下最生动的注脚。家是温馨的港湾,情感的归宿;千千万万个小家都好,国家和民族才能好。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也是家国情怀的根基所在。在步履匆匆的返乡途中,在“爸妈装的行李箱”中,在难改的口味与乡音中……人们感受家的温暖,体悟家的意义,真诚感叹“有家真好”。但不要忘记,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无论是《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天下”的成德次序,还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爱意延伸,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每个人孝亲敬长、安居乐业,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才能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汇聚成同心筑梦的强大力量。爱家不能小家子气,更不应局限于小情怀、小浪漫之中。不久前,公益短片《家国与边关》在全国上万家影院播出,感动了无数观众。在海拔5380米的神仙湾、最低气温达零下60摄氏度的伊木河,边防战士与恶劣环境、枯燥孤寂搏斗,哪怕过年不能回家、难与爱人相聚,也无怨无悔,只因脚下站立的地方是祖国。他们用青春证明:最浪漫的不是花前月下,而是忠诚信念;最感人的不是卿卿我我,而是以身许国。现实中,边防战士、执勤交警、电力工人、外卖小哥……一颗颗普通的“螺丝钉”、一块块寻常的“铺路石”,坚守平凡岗位,守护万家灯火。而这,何尝不是对家国情怀的有力诠释。“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读懂家与国的辩证法,涵养深沉的家国情怀,我们就能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汇聚亿万人民的智慧与热忱,用奋斗托举美好未来。篇二: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每次听到这首歌都不禁让我热血沸腾。今年二月份央视新闻频道推出“快闪系列活动----新春唱响《我和我的祖国》”系列节目,每次看到这个节目,无论在哪里,无论谁在唱,都无比激动,热泪盈眶,我为祖国的强大感到自豪,为中国人爱国之心感到幸福。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央视推出这一档节目来表白祖国,而我也想讲一讲我和祖国的故事。我出生于1990年,勉强算做九零后,人们常常觉得九零后都是娇生惯养、自理能力差、没有努力吃苦的品质,可是我敢大声的说“我不是这样”,因为在我小的时候,家里的条件不足以对我娇生惯养。在我出生的前两年,爸爸妈妈把家搬到了XX管局大兴农场,我们在稻田中找一片空地建了房子,从此那个地方占据了我整个童年,房子是土坯的,妈妈就把墙上都粘上了报纸,屋里也是干净整洁的;到了晚上,我们只能点蜡烛,因为电路还没有铺设到我们那里,妈妈就在烛光下为我们缝缝补补。那时候种地还都是靠人工,似乎每天只有在吃饭的时候才能见到爸爸......对于我来说,玩耍的地方只是房前屋后,也很少有机会离开那“一亩三分地”,我不知道外面是什么样的,可那时候我也是开心的,春天拔柳枝做口哨,夏天采野花,秋天捡落叶,冬天是最快乐的,不但可以堆雪人、打雪仗,还可以拉爬犁,抽陀螺...... 我渐渐的长大,生活也悄悄的在发生变化,年少的我并不懂什么国家政策,只知道爸爸脸上的笑容多了,妈妈也会打扮自己了,我也可以常常有新衣服穿了,餐桌上也可以顿顿有肉了,我们也结束了没有电的生活,因为爸爸买来了发电机,虽然一天只能开几个小时,依然是让人兴奋的,更令人欣喜若狂的是,爸爸买回了电视机,生活就是这样充满惊喜......已经快上小学的我,终于有了第一个玩具-----一个洋娃娃,金色的头发,蓝色的眼睛还可以忽闪忽闪的,红色的连衣裙格外的漂亮。当时的我,如获至宝,爱不释手,直到现在我依然保留着这个娃娃。读的书多了,见识多了,才开始明白,我生活中发生的所有变化都源自于国家的一项项
2019建国70周年我的祖国我的家作文精选5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