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无私奉献催开感恩之花让无私奉献催开感恩之花 ◆浙江省诸暨市浣纱小学蔡彩君有一种伟大叫无私奉献。爱生如子,无私奉献,班主任们都要按这个要求认真地去做,全身心地去爱每个学生,心甘情愿地倾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但是,班主任在为学生无私奉献的同时,也要注重与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让无私奉献与学生的感恩划上等号!一、遗憾:无私奉献并未换来学生的感恩20年前,笔者在德清县的一所村小担任了一年级的班主任。班里有一位特殊学生叫小朱,由于一个愚昧无知的母亲的固执,一对同母异父的兄妹结婚生下了小朱。近亲结婚致使小朱一生下来就被诊断出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伤心的母亲抛下年幼的孩子改嫁了。可怜的孩子与智力低下的父亲、年迈的奶奶一起艰难度日。笔者在几次家访后,打心眼里同情这孩子,因此时时处处关爱着他。学习上,手把手地教他读书写字;生活上,总会把好吃的东西留给他,还给他买新衣服。在那年暑假,笔者不忍心看着他被病魔折磨,于是不惜牺牲与男朋友团聚的机会,又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准备结婚的3000元钱,16次带着小朱到省儿童医院检查、住院治疗。“工夫不负有心人”,小朱顺利地通过心脏搭瓣手术彻底摆脱病痛,能与其他孩子一样快乐地学习和玩耍了。小朱康复后,笔者一如既往地关心他,照顾他。然而,在平时的观察中,笔者隐约发现了一些问题:有时教师稍微忽视他一点,他对学习就会表现出自由散漫的态度,在有好吃的东西的时候,他只管自己享受,不肯与旁人分享。小朱到镇上读初中后,新班主任对学生们一视同仁,小朱就认为新老师不关心他,渐渐地产生了厌学情绪,学习成绩不断地下降。在家中,他唯我独尊,不会体谅奶奶和爸爸的苦衷,经常向他们要吃要穿,如果得不到满足就大发脾气。初中毕业后,小朱进了当地的一家工厂做工,却好吃懒做。旁人经常提醒他:你的命是蔡老师捡来的,为了她,你也要争气一些呀!尽管笔者多次找他谈过心,但是他仍然我行我素,难改坏习惯、坏脾气。二、教训: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回忆小朱的所作所为,笔者伤心万分,笔者在他身上花费的心血,已经尽到甚至超过了一个班主任该倾注的爱心和担负的责任。回忆这段班主任工作经历,笔者深刻反思,小朱没有成长为我们所期望的人才,仅仅是他个人的原因吗?笔者接连拜读了许多教育学、心理学的书籍,从中越发感悟到:孩子的成长是家庭、学校、社会、个人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关心孩子的成长》一书中说:“正确处理亲人、朋友和同志这一小范围之内的纯属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是每个孩子必上的人道主义精神的第一课,让孩子从童年和少年起就对别人多尽一些义务,是十分重要的。”应从小教育孩子的责任意识,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学会感恩,须知,“儿童早期的经验对于人一生的影响,怎么评估也不过分”(教育理论家朱永新教授语)。单亲家庭的背景使小朱更需要得到长辈的爱,而监护人的文化程度及在此影响下采用的教育方式影响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尽管家庭教育的不当对小朱影响甚大,但这是客观原因造成,无可非议。作为教书育人的专业场所,学校应该担负起责任,给小朱提供良好的教育促进其健康地成长,而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方式尤其重要。小朱的案例让笔者对自身的班主任工作进行了深深地反思,作为班主任,不能只为学生无私奉献,却忽视了对其良好习惯的培养和感恩意识的教育,要教育学生接受别人的爱就要懂得感恩,并且给予他人关爱。三、经验:感恩教育催开
让无私奉献催开感恩之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