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个案分析.docx德育教育个案分析雷爱斌一、 个案基本情况姓名:陈子亮性别:男年龄:16岁二、 问题行为概述(1) 行为方而:对老师、家长不尊重,在家长而前说一不二,经常威胁家长;经不起他人的批评;喜欢玩手机、上网;(2) 学习方面:学习习惯不好,学习不认真,经常不完成作业,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恒心,以学习为借口(3) 性格方面:性格娇纵,脾气暴躁,容易冲动,散漫任性三、 个案生活背景家庭关系:,家里就一个男孩,平时零花钱不缺。,由于家底条件的原因,在陈子亮仅一岁多时,其母就外出打工,由其爷爷奶奶及爸爸照顾,三岁时其父也外出,直到六岁才见面。,因而对其从内心里感到愧疚,加上其患有鼻炎,因而其母非常迁就他。,其母市于缺少正确的教育方法,动不就对其进行责骂。四、 个案分析(1)家庭生活:由于父母从小就没有照顾他,因此,他感受不到父母的爱,特别是母爱,他也缺少了起码的与人交往的礼貌等的教育,对老师、家长不尊重;父母由于心感愧疚,因而有一种用物质进行补偿的心理,对其物质和金钱要求极力给予满足,从没有拒绝过,也没有对其不正确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由于女性的天性,其母对其非常溺爱,对孩子过于疼爱、过度迁就,当发现问题后,就唠叨不停,没有釆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教育,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娇纵的性格,在家长面前养成了说一不二的习惯,不接受批评教育;父母一心想要其完成高中学业,在他提出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以不上学相威胁,埋怨母从小没有照顾他。他认为现实生活中没有得到爱,他就沉迷于用手机看小说、上网,整天沉醉于网络世界。(2)学校生活:被试对象将娇纵性格带来学校,难以接受校规、班规的约束,经常以各种理由请假不参加学习,上课不认真,经常说假话,无法理智接受同学及老师的批评;沉迷网络,也使得成绩下降、失去学习兴趣。五、 个案辅导策略(1)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接手该生时,我就先从多种渠道全面了解他的情况(家庭情况、兴趣爱好、优缺点、身体状况等),努力寻求突破口,便于有的放矢。(2) 先礼后兵,思想工作入心,行为强化入脑;在了解情况后,先后儿次找其谈心,指出你错误的所在,并相信他能改变,通过谈话,让他认识到了错误;在口常行为屮,时常提醒他要注意的事项,处理问题的方法,与人交往的方式,让其认识能落实到行动上。(3) “先礼后兵”,在完全能够把握他后,在他违反班规、成绩下降时,也以严格的态度来教育他,及时指出他的缺点及不足。(4) 借助榜样的力量,为了不让他对学习完全丧失信心、兴趣,安排他坐在尖子生的附近,并交代他们要主动帮助他。促进英认真学习,将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慢慢地融入集体、学习。(5) 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从他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处理特定事情,适时地对他宽容。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宽恕能触及儿童自尊心的最敏感的角落,使儿童心灵屮产生要改正错误的意志力.”面对老师的理解,他也就越不好意思再去故意犯错误。(6) 抓住生活、学习中的细节,捕捉他身上的闪光点,对其闪光点进行大张旗鼓的表扬,例如:他的作文写得很不错、上课冋答问题、集体比赛也能主动照老师要求做好等,针对他的这些闪光点,在适当的场合以各种不同方式来表扬他。得到老师的肯定后,他也进-步相信自己其实是可以做得更好、更优秀的。(7) 尽力取得家长的配
德育教育个案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