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主题报道直播的创新-新闻学重大主题报道直播的创新 徐曼柳芳梁延2015年9月2日晚,湖北之声推出了一场直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斯西战争胜利70周年特别节目《武汉抗战·记忆有声》”。60分钟的现场直播,内容扎实、形式新颖,可听、可视、可评,通过三大创新手法,再现了波澜壮阔的武汉抗战史。让人不禁感慨,重大历史性主题报道,也可以这么做!一、高站位:打破时空界限,将碎片记忆连缀成抗战图谱以往的直播。都会从时间或者空间上,划出逻辑轴线,让直播逐层推进。但通过对武汉抗战史料的搜集,策划组发现,从时间上推进主体内容,无法纵深展开,缺乏声音能充分展示的载体;如果从空间上展开,武汉会战的范围涉及到湖北、江西和安徽等地的广大战区,战争的惨烈和宏大,又很难在短时间里具象到个体,在广播中的展现空间有限。经过多轮的讨论,为了充分发挥广播特色,更好的诠释主题,初步确定直播方案:聚焦1938年武汉会战前后,一系列发生在武汉地区的,有关抗战的“人、事、地、物”,用讲述故事的方式,串起一段段抗战的记忆,从普通人的情感世界触摸那段烽火岁月中英雄凡人的家忆,才能永恒。在对搜集到的史料素材充分吃透、讨论后,策划组最终确定了7个选题,分别是:《大智门车站:始与终》、《郝梦龄的家国情怀》、《陈怀民——武汉上空的鹰》、《烽火中的旗帜——八路军办事处》、《献金运动中的小人物》、《罪证积庆里》、《致敬抗战记忆守望者》。这些材料的选择充分体现了这场直播的“高站位”表率:从局部出发,也看到整体,既看到历史,也着眼未来。尽可能将宏大的抗战报道中浓缩在个体的命运里,小切口大主题。符合广播传播规律。“高站位”还体现在直播准备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上。为丰富直播元素,策划组先后走访了著名表演艺术家何祚欢、著名剧作家赵瑞泰等人,听取名家们对直播的建议,并将他们的一些和抗战有关的作品融入直播中,还走访搜集了大量来自八路军办事处旧址纪念馆、武汉抗战纪念馆等史料珍藏,精心挑选了大量一手史料照片供直播现场大屏幕展示。现场还邀请到武汉最知名的几位抗战记忆守望者代表们:历史学家严昌宏、知名抗战民间收藏夹许一兵、多次为设立抗战纪念馆建言献策的省政协委员卢纲、中山舰纪念馆馆长王瑞华等,他们的一句话感言感动了很多人,也升华了直播主题: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前行。直播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拨开战火烽烟、翻开武汉抗战地图,小心触摸定格在时空坐标上的那些人、那些地,那些事、那些物。无论是熟悉那段历史的老武汉,还是对那段历史较为陌生的年轻人,无不被这一段段发生在武汉每寸土地上的记忆所动容。直播结束时,一个妈妈带着孩子走到郝梦龄将军的女儿-90岁高龄的郝慧英老人身边,向她深深鞠了一躬,说:奶奶好!二、多形式:多种创新手法集合使用,。战争的亲历者,多数已经不在人世,仅存的也已经步入垂暮之年,让亲历者来到现场讲述尤为困难。让他们自己进行讲述已经不可能。让今日之人,对话历史之事,让历史与今日重逢是直播拟定的主要表现形式。虽然是讲述的形式,但没有生命力的讲述,是无法打动人心。直播现场讲述的主要参与者大都为湖北之声年轻的记者和主持人,他们通过自己的亲身寻访,将个体情感融入宏大历史题材,而绝不仅仅是历史资料和数据的堆砌。为了讲好郝梦龄将军的故事,记者多次与郝梦龄将军的家人约访多
重大主题报道直播的创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