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医学讲义一、简况登革病毒引起伊蚊传播发热性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突起发热、骨关节肌肉痛、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根据是否存在同时存在的血液浓缩和血小板减少登革热:典型、轻型、重型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为什么要学这个病?可发生大流行发病者:症状突出登革出血热增加,死亡率增加重要的虫媒传染病二、病原学结构:单股正链RNA抵抗力:不耐热及消毒剂培养:多种细胞系中生长良好血清型:4型(1-4),抗原特异性不同三、流行病学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媒介-伊蚊埃及伊蚊东南亚、海南省白蚊伊蚊太平洋岛屿、广东易感性:新流行区:均易感地方性流行区:儿童为主感染后免疫力:同型:长期其它型:短期交叉保护性免疫伊蚊流行情况1779年首次报道200年来,在热带各国流行:超过100个国家我国1938年后近35年无本病流行我国近年登革热流行情况78年佛山4型79年广州、中山市1型80年海南、广东、广西3型86年海南2型88年海南2型90年广州、佛山4型91年广州1型93年广州、佛山2、4型96年番禺1型99年中山2型02年广州流行特征:地理分布-地区性世界性分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加勒比海中国:广东、海南、广西、台湾季节性夏秋、雨季,5~10月一定流行方式由市镇向农村蔓延;突发性,集中发病特点;周期性病毒病毒血症单核巨噬细胞第二次病毒血症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潜伏期、产生抗体淋巴结肿大骨髓抑制血管通透性↑皮疹、出血炎性物质骨、关节痛发热等毒血症状
登革热医学讲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