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听语文公开课有感.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听语文公开课有感.doc听语文公开课有感【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25-02 随着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在广大教师的头脑中逐渐确立和巩固,课堂教学也随之出现了体现创新思想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语文课堂更是生机勃勃、异彩纷呈。前段时间县组织了一次青年优质课比赛活动,本人听了县内不少青年教师的语文课,精彩的课堂不少,听了使人如坐春风,如饮甘泉,百听不厌。但是我们在看到很多老师在大胆创新、张扬教学个性、追求教学风格的同时,也发现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现就这些现象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一、重分析轻诵读的现象在语文教学中,诵读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通过诵读,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使之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从而唤起情感的共鸣,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通过反复诵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陶冶学生的性情,开阔学生胸怀,文明学生的言行,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所以,在文学教育呼声日见高涨的今天,诵读更应进入语文课堂。但是,语文课堂中重分析轻诵读的现象,在推行新课改的今天仍无多大的改观。一位语文教师在上朱自清的写景抒情散文《春》时,让学生听了一篇课文录音后,教师把五幅春景图细致入微地剖析了一节课,而学生的朗读时间为零。诸如此类的情况还有很多。这种陈旧的观念、刻板的教法、无异于将篇篇脍炙人口、浑然天成的美文肢解得肢离破碎,毫无意境及美感可言。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认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体验的过程,“个性化”是学生与文章对话的结果。体验和对话,都建立在学生对文章的个性化解读上。因此,要做到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教师必须先做到在课堂上重视学生的诵读。要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品,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通过思考与品味,加深了学生对文章情感的体验,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对文学形象审美的情趣。这样在诵读中,在思考与品味中,学生轻轻松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其效果却比老师从头分析到尾要好得多。二、重提问轻质疑的现象随着课改的深入,很多教师课堂提问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对提问的时机、难度、梯度都把握得比较好。确实,精巧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较快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也能促进师生的思想交流,创设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但是,在重视课堂提问的同时,教师注重的往往是教师问学生答这一形式,而忽略了如何引导学生自己提问,质疑解难。不久前我听了一位老师教学契诃夫小说《变色龙》,当学生通过跳读理清小说情节之后,老师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用笔划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的词语,并说说这些动作、语言表现了奥楚蔑洛夫是怎样一个人。应该说,面对台下几十个听课的老师,学生还是相当“给面子”的,一点儿也不怯场。先是放声朗读,再是讨论交流,接着举手发言: 生1:我觉得奥楚蔑洛夫办事果断。当他听说赫留金被狗咬了之后,立即着手调查:“这是谁家的狗?这种事我绝对不能放过。我要拿点颜色出来叫那些放出狗来闯祸的人看看!”生2:我觉得奥楚蔑洛夫很有风度。他穿着新的军大衣,手里还拿着小包,威风凛凛的,形象不错。生3:我觉得奥楚蔑洛夫是个不知道爱护

听语文公开课有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fhrekp299
  • 文件大小50 KB
  • 时间2019-07-0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