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美术教育感悟生命创造美好生活.doc通过美术教育感悟生命创造美好生活摘要: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并且通过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传达人类的情感,诠释生命的意义。因此,通过美术教育,可以有效地形成和发展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理解,提升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关键词:美术作品;感悟;生命教育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曾经讲过:“教育的目的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并且通过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传达人类的情感,诠释生命的意义。只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进行“人”的教育和“美”的教育,才能彻底实现它的课程价值和育人价值。因此,通过美术教育,可以有效地形成和发展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理解,提升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一、品读肖像画作品,感悟生命存在的价值肖像画是描绘特定人物形象的绘画作品,千百年来,艺术家在肖像画上发挥着自己的聪明与智慧,在各个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绘画面貌和风格,同时肖像画也成为人物客观存在的一个历史见证。面对众多的肖像画作品,学生缺乏对作品中人物生命的正确认识和判断,很难从理性的角度去深刻理解作品。所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肖像画作品中人物的生命个体加以关注,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感悟生命价值。因为,每个生命个体都是伟大的,是值得尊重的。因此,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学会关注自己,把握生命的每一天,充满信心和勇气地迎接未来与挑战。在众多的肖像画作品中,自画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画家对自我的关注和对每段生命历程的真实记录。如苏教版美术15册的《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赏析》一课中列举了较多画家的自画像,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伦勃朗的《自画像》,课前请学生搜集画家的个人资料,思考:他为什么画那么多的自画像,每件作品的表情、神态如何,他是在研究自己,还是想通过表现自己来传递内心的感受?上课时互相交流,教师总结概括:伦勃朗是一位勇于探索、具有革新精神的画家,这幅作品是他晚年历经破产、丧妻、丧子后所创作的。同时,比较他年轻时的自画像,分析画家在表现人物外貌、传达人物情感方面的不同之处。年轻时的自画像充满着信念,具有顽强和坚毅的性格。晚年的自画像流露出对生活的无奈和不甘屈服,在他身上只有艺术的生命在永恒地维系着他。他的作品反映了他不同阶段的生命历程,他的形象在作品中得到永生。由此,引发学生对生命不同阶段的认识与思考,懂得关注、发展生命个体的重要性,努力发现自我,实现自我,充实一生,是生命教育的最终目标。二、品读风景画作品,感悟自然生命的和谐生命之美源于自然,专门描绘自然景物的绘画作品我们称之为风景画。风景画中反映的生命与自然的宁和之美需要用“心”体会。在苏教版美术16册《从心底接触自然》一课中,通过美术作品中树的变化来感受季节的变换,体会树在一年四季中所呈现出的不一般的生命形态之美。如:荷兰画家凡•高的油画《盛开的桃花》,他用热情、欢快、跳跃的蓝、白、红等笔触表现了春天盛开的桃花,让人感受到春意盎然的气息,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生命的强烈情感,表现出生命的勃发;师生合作作品《八月的近郊》用轻快、透明的水彩充分展现了夏日里树木的苍翠与生机,仿佛把我们带入空气清新的树林,表现出生命的旺盛;英国画家庚斯博罗的油画《秋天的树林》用浓重的画笔表现出秋天树木丛生,层林尽染的景象,表现出生命的绚丽;中国画家张振
通过美术教育感悟生命创造美好生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