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说明本书作者中江兆民(1847—1901)是日本近代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倡导自由民权的政治活动家和理论家。中江兆民生活的十九世纪后半叶,正是日本处于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个重大转变的历史时期。1868年的明治维新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日本统治阶级自上而下地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日本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西方的科学文化在日本进一步大量传播。但是根深蒂固的日本封建势力仍然十分强大,农村的封建生产关系几乎没有任何触动;即使在新兴的工业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中,也保留着或夹杂着封建的剥削方式。地主资产阶级为了禁锢人民的思想,继续推崇神道,宣扬“神代以来万世一系的天皇”的神话,后来又在社会上保护佛教,在学校教育中则灌输儒教道德,封建的意识形态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但是,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与民主的思想既经输入,在日本就形成了普遍的思想启蒙运动,并且在启蒙思想的推动下,在政治上展开了自由民权运动。上述两种意识形态和政治势力的斗争,一直贯穿在日本近代史中。中江兆民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的哲学唯物主义思想正是在这个政治、思想斗争十分激烈、复杂的时代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江兆民,原名笃介1847年11月1日生于上佐藩一个下级武士家庭。幼年在藩校文武馆学习汉文。青年时代开始学习西方语言和人文科学。1871—74年,他作为司法省的留学生在法国留F学,专心研究哲学、史学和文学,深受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的影响。回日本后,开设法文学塾,讲授政治、法律、历史、哲学等课程,前后受教育者有两千多人。1880年他参加了自由党,积极从事政治活动,并主编《东洋自由新闻》,经常在《东洋自由新闻》和《政理丛谈》等报刊上发表评论,宣传自由民权思想,特别是他用汉文译述的卢梭《民约译解》(即《社会契约论》)一书的出版,在知识界影响很大,使他获得了“东洋卢梭”的称号,成为日本公认的自由民权运动激进派的理论家。后来,由于自由民权运动多次遭到镇压,中江兆民便主要从事写作活动。在这个时期,他的著作有:《理学钩玄》(意为:哲学概论,1886年)、《革命前法兰西二世纪事》(1886年)、《三醉人经纶问答》(1886年)和《平民的觉醒》(1886年)等。译作有:《非开化论》(即卢梭著《论科学与艺术》日译本,1883年)、《维氏美学》(1883—84年)和《理学沿革史》(意为哲学史,1886年)等。1887年明治政府为了镇压自由民权运动,公布了“公安条例”,中江兆民等五百多名民权派人物被逐出首都东京。他前往大阪,创办了《东云新闻》,后来又主编《日刊政论》和《自由新闻》,继续鼓吹自由、民权思想,并为受歧视的部落民争取民主权利而积极活动。1888年他在大阪水平社(争取部落民解放的组织)的支持下当选为议员。不久,由于在预算问题上,议会中自由党土佐派的卖身投靠政府,使他十分失望,愤而退出议会。1893年以后,他决心创办实业,自己筹措政治活动资金,以摆脱政府的控制,结果以债台高筑而告终。这个时期他的著作有:《国会论》(1887年)、《选举人的觉醒》(1889年)、《忧世慨言》(1889年)和《放言集》(1891年);译作有叔本华的《伦理学大纲》(1893年)等。晚年,他虽然再次登上政治舞台,1897年组织过“国民党”,出版了机关刊物《百零一》,但不久也遭到挫折。在政治上失望之余,F1900年他不顾学生幸德秋水的劝告,抱着试探的心理,参加过帝国主义者的组织“国民同盟会”。多年来,他一直想写一部阐述他的政治观点和哲字思想的著作。1900年底他身患癌症,医生宣告他余命只有“一年有半”,他却以惊人的意志和毅力写成了最后一部著作,即以《一年有半》为名,其后又写下他“无神无灵魂”的哲学思想,作为续编,是为《续一年有半》,由他的学生、日本最早的社会主义者幸德秋水整理出版。1901年12月13日中江兆民去世,葬仪遵照本人的遗嘱不采用任何宗教仪式,贯彻了作者作为无神论者的遗志。中江兆民作为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青年时代,他主要投身政治活动,宣传自由民权理论,抨击明治专制政府;哲学上的论述不多。中江的哲学观点,最早的见于1882年在《政理丛谈》上发表的“哲学的宗旨”一文,他在介绍西方哲学时说:“西方哲学学说,⋯⋯不外乎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种。唯心派认为人有肉体和灵魂二者,存在着上帝。唯物派不承认灵魂,把感情、理智、意志等等全部都归结为大脑的作用。这两种学说互有长短。然而要阐明哲学的概要,与其选此择彼,毋宁只有选择其内容和道理清晰而条理整齐的”。中江兆民承认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互有长短”,这就清楚地说明,当时他还动摇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后来,随着自然科学新成就在日本的传播、自由民权运动的发展和同官方的形形色色唯心主义御用哲学的对抗,中江兆民才
一年有半、续年有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