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从教材的“不一致”说起.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从教材的“不一致”说起-小学数学论文-教育期刊网从教材的“不一致”说起 江西金溪县实验小学(344800) 黄宁宇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例3“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中,教材采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教学“速度”概念,教材列举两例(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驶160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可以写成160千米/时;小林每分钟行走60米,小林步行的速度是60米/分。)来指导学生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如上面例题中的160千米/时、60米/分,使学生体会用这样的符号表示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具有简明、清楚的特征。然而,在同是人教版的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例8“认识循环小数”中,后面本该用速度单位(米/秒)的,却用了路程单位(米)!例8是个图文应用题:赛跑中王鹏400米只跑了75秒,他平均每秒跑多少米呢?分析题意可知,已知的是路程、时间,要求的是速度,式子后面的单位应该用速度单位:米/秒。可在课本中式子是这样表示的:400÷75= (米)。在前面的教学中,教材已经明确介绍了速度的表示法,速度单位应统一写成形如“千米/时”“米/分”的标准写法。因此,我认为教材中把速度单位错写成了路程单位,正确的式子应该是:400÷75= (米/秒)。当然,这里可能只是教材编写者的一个小疏忽,“惯性”所致罢了。因为在原来的小学数学教材中,速度单位与路程单位相同,而新教材则采用了速度单位的标准写法,即用复合单位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适时地学习、使用常见的复合单位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与以后的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相一致,因为物理、化学中会使用到大量的、复杂的复合单位。不过,从教材中的“小疏忽”和实际教学中可以看出,学生对速度的意义理解和速度单位的标准写法掌握得不是很好。因为速度单位的标准写法的出现,自然增加了学生理解上的难度以及使用上的困难,对于这点在教学中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时,对于路程和时间,学生都已有了正确的表象,但是对抽象的“速度”却难以理解。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理解: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关键是看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路程与时间两个要素缺一不可。虽然分析得很清楚,但是仍然有部分学生犹如雾里看花,似懂非懂。怎么突破这个难点呢?这时,我灵光一闪,想到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于是我先让学生背一背《早发白帝城》。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在诗中找出其中的路程和时间吗?轻舟的速度呢?”我引导学生理解:“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里面既有路程又有时间,“千里”是古时传说江陵离白帝城一千二百里,实际约六百多里,指路途遥远;“一日”说明时间很短,只是一天,诗人用“千里”之路途与“一日还”相对照,表达了舟行速度之快,说明了江水之急,也表现了诗人重获自由的兴奋、喜悦之情,快船快意,大快人心!这样,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程度,是由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决定的,它的单位应包含路程和时间两个因素,即它的单位标准写法是:所走的路程/时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进一步地,我利用教材提供的各种资源沟通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例如,学完练习八第5题中涉及的声音传播速度后,我让学生用一个词语来表达它的快速。有一个学生很快想到词语:迅雷不及掩耳。还有很多学生说出类似的词语:一日千里、风驰电掣、电光火

从教材的“不一致”说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雾里看花
  • 文件大小155 KB
  • 时间2019-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