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视角下的老年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刘晓静兰树鹏·2013-05-1515:48:46 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5期摘要:从社会性别角度看,女性在家庭保障中、老年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服务中都处于劣势地位。因此,要推进社会性别意识的主流化、承认女性对家庭和非传统正规经济部门就业的贡献、建立和完善女性保障制度、强化妇女权利,构建性别公平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关键词:社会性别,老年社会保障,女性,建议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性别视角开始在许多国家和地方发展成为一个分析问题的角度。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现行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不足,对于推进我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1社会性别及社会性别理论(1)社会性别的含义。从概念上看,社会性别是指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男女差异的认识,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属于女性或男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它基于性别差异之上的社会关系构成要素,注重研究法律政策、社会发展项目对男女两性产生的不同影响,并探索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而采取措施消除或减弱任何形式的歧视。(2)社会性别理论。社会性别理论建立于社会建构理论基础之上,与本质论是对立的;社会性别理论的内涵非常丰富,它包含很多维度。在社会建构论的立场之上,它包含着性别差异、性别等级、性别规范、性别分工和性别身份等多个维度;社会性别理论包含几种不同的理论流派,在对这些理论流派的批判与继承中逐渐成熟起来。其中,性别角色理论对社会性别理论的影响最大。性别角色理论把性别当作一个角色进行分析,个体通过社会化和规范的内化获得了性别角色,而对性别角色进行规定,具有约束力的是性别规范。性别规范包括了关于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理想,社会就是依照这种理想来对男人和女人的角色和行为进行规定的,从而实现了性别分工。 2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现存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从社会性别的角度看,女性在老年社会保障体系中一般处于劣势地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是指由家庭提供的对家庭成员的生活保障,它包括经济保障、服务保障和精神保障等内容。家庭保障是社会成员一生中的重要保障机制,在赡养老人、抚养和教育孩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这样说,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没有老年社会保障,但却不能没有家庭保障。但是,通过对家庭分工分析可以发现,女性在家庭中一般扮演着“照顾”角色:同代照顾、隔代照顾、其他照顾。2000年全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显示,85%以上的家庭做饭、洗碗、洗衣、卫生清洁等家务劳动都是由女性承担,女性平均每天用在家务劳动方面的时间比男性多两个多小时。从范围上看,女性从事的家务劳动不仅包括了男性所从事的一切劳动,而且在数量上女性对男性的付出要比男性对女性的付出要多得多。但是,由于这些家务劳动的价值难以用货币衡量,无法体现为对家庭经济收入的直接贡献,因此,很多女性被视作对家庭经济生活“无贡献”和“依赖”的角色。 ,我们需要从受教育权利、劳动就业以及退休权利等方面来分析。从受教育权利来看,由于我国以前存在着严重的重男轻女现象,统计发现,我国老年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于男性。由于教育是一种关乎未来的投资,女性在受教育权利方面受到的不公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老年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