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伦理学分析.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伦理学分析【摘要】:近年来,考试作弊已经成为高校校园中见怪不怪的一种现象。从伦理学角度分析,大学生考试作弊,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考试作弊,既是大学生道德品质不端的表现,也是大学生道德信念不坚定的结果。预防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对策主要有:完善学校制度建设,创建良好的的校园制度环境;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道德品质修炼,提升道德素质。【关键词】:大学生;考试作弊;道德行为;道德品质;道德信念;制度建设;荣辱观迟成勇(1966—)男,安徽合肥人,哲学博士,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哲学与儒家文化。手机:**********邮编:210031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邮箱:chidage2013@一、大学生考试作弊是一种见怪不怪的现象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其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及科学文化素质都比较高,多数同学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在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其中,大学生考试作弊尤为突出。有研究者对此进行问卷调查得出:“能够承认‘有过作弊行为’%,‘想作弊,但从不敢作弊’%。”“%对学生考试作弊的行为‘可以理解,学生压力太大’,%的则认为‘只要不被抓住就可以’。”[1]“高职学生由于入学基础和学习自觉性差、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对基础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的适应性、成效性良莠不齐,导致考试作弊现象在高职学校学生中表现日益突出,虽然学校教育管理部门早已对此现象引起了高度重视,并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但考试作弊仍屡禁不止。”[2]可见,无论是本科院校的本科生,还是高职院校的专科生,都存在着考试作弊行为。考试作弊已经成为高校校园中见怪不怪的一种现象。考试作弊现象渗透在高等院校各种类别的考试中,无论是学科结业考试,还是在各种等级证书或资格证书的考试都有作弊现象。作弊主体呈现多元化,不仅有成绩差的学生在考试中作弊,也有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考试中作弊;不仅有年级较高的学生作弊,也有刚进校的新生考试作弊;不仅有男生作弊,而且有女生作弊,较之男生,有的女生作弊的手段显得“更高明”而不可言说。甚至还有考试集体作弊的现象。更有甚者,有的大学生为了保证考试过关,居然雇用“枪手”,因此,大学校园中随处都能见到“枪手”的广告。随着高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高科技的作弊工具也不断涌现,从而出现了先进科技与考试作弊的畸形结合。如在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中,有的学生就使用过黄豆大小的“隐形无形耳机”来作弊。大学生考试作弊,不仅是对教师劳动的不尊重,也是对现行教育制度的践踏,还是对当代教育价值的漠视。大学生考试作弊,不仅影响了大学生自身的良好形象,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又严重地影响学校的学风、校风建设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从多维视角探讨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成因,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措施,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二、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伦理审视从伦理道德层面来看,人的行为可分为道德的行为、不道德的行为和非道德行为。所谓道德的行为,即善的行为,就是个体出于善良的动机,作出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所谓不道德的行为,即恶的行为,即个体

第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伦理学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lmus1
  • 文件大小45 KB
  • 时间2019-07-0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