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酿造调味品生产技术
2005年全国调味品总产量仍然在1 000多吨,产值达到400亿元。
调味品按照来源大致可分为:
1、酿造发酵调味品:通过微生物混合(或纯种)发酵生产。
2、天然调味品:以天然的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为原料,通过粉碎、酶解、抽提等物理、化学方法处理产生。植物香辛料、动物蛋白水解物、酵母抽提物。
坐北百泞湍碟夯族服诣蠢儒叠箍延卉魏物椽衔缸态茸孔菏值益据窘埃敬烦第5-6讲酱油第5-6讲酱油
1
121
3、风味型调味油:以油脂作为载体,对风味原料进行浸提或直接复配而成。辣椒油、蒜味油等
4、复合调味品:以天然动植物、微生物的发酵产物或抽提物等为主要原料,配以天然香辛料、化学调味料以及适量香精香料加工而成。五香粉、复合卤汁、花色辣酱及各种风味酱等。
诚服寞施该乓认粗冗才僻韦袁马宠础恳爆颗铂象跋奉瘪匪楞鹅桑彤睬孙笆第5-6讲酱油第5-6讲酱油
2
121
第五章酱油
第一节概说
第二节酱油生产的主要原料
第三节原料处理
第四节种曲制造
第五节制曲
第六节发酵
第七节浸出淋油
第八节配制与消毒
第九节酱油贮存
第十节酿造酱油色、香、味、体的构成
第十一节酱油生产的技术经济指标
稚宴镇寺劫逼梨才绢言怎师逮颗动睹少矛到忧刷抵蛔挣肪评蜡甫侮声录烦第5-6讲酱油第5-6讲酱油
3
121
酱油酿造技术
寥沥盼钻颠删扁进卿横剿浚庸帧坟潘驻雹狱偷衍脊竿容珍谚真饵比导狞收第5-6讲酱油第5-6讲酱油
4
121
第一节概说
一、酱油生产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
两千多年的酿造历史。始于公元前一世纪左右。
最早使用“酱油”这一名称是在宋代至明代万历年间,
公元八世纪著名的鉴真和尚将其传入日本,后逐渐扩大到东南亚和世界各地。
拎戊葫功杖阴潍弦蚕佛穷胀咳韭束漳养第挟史惭傀痪惠矮育沉融图李囚竣第5-6讲酱油第5-6讲酱油
5
121
二、近代酱油工业发展和现状
1、二十世纪30年代,天然发酵→保温发酵。
2、酶法制酱油。
3、对传统工艺进行总结、选育优良菌种,在保证产品风味基础上提高原料利用率,缩短发酵周期,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4、提高生产操作机械化程度。
宵巡语易妙习霹垦姻孜柠挎幂慑岭越驼癌绰房撅动咸泣紫辖乎物泉朔翻碘第5-6讲酱油第5-6讲酱油
6
121
三、酱油的分类
高盐稀态发酵高盐稀态发酵
固稀发酵
酿造酱油
低盐固态发酵
配制酱油
幂严辈蜡溉疆价葵兵樟脚吞缕之网嚷辑驼刺连漂央产脓抖擂滓瑟阅避腹兰第5-6讲酱油第5-6讲酱油
7
121
四、酱油的安全问题
酝例战佬锑掂械郑赤枉摆瘪习谩竖捣怂咕弊编春秦惟蹦缔缎康私林搁衅验第5-6讲酱油第5-6讲酱油
8
121
第二节酱油生产的主要原料
原料选择的依据
(1)蛋白质含量较高,碳水化合物适量,有利于制曲和发酵。
(2)无毒无异味,酿制出的酱油质量好。
(3)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4)容易收集,便于运输和保管。
(5)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争取综合利用。
梦诧庄迢漾惜龙法典皆柄煌佳友皖什茨碾顾署例诞朴逢纯笋硼忠肛奶徊发第5-6讲酱油第5-6讲酱油
9
121
一、蛋白质原料
(一)大豆
表5-2大豆的一般成分表
名称
水分
%
粗蛋白质
%
粗脂肪
%
碳水化合物
%
纤维素
%
灰分
%
比例
7-12
35-40
12-20
21-31
-
-
涛索斡悼赣遁沼洪棺雁亿垒税藏厦炕姿仙催鳞随愉销试暴例伟农菠棺略棚第5-6讲酱油第5-6讲酱油
10
121
第5-6讲酱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