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学习策略方法教学问题诊断与导引》读后感.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学习策略方法教学问题诊断与导引》读后感


读后感
中年级习作教学的几点思考
习作本应顺其自然,畅所欲言。但在当前的习作教学中,本来最富个性的创作大多变成了虚假、机械、缺乏童真童趣、真情实感的写作。如何发掘学生的写作源泉,使学生的习作做到言之有物,动之以情呢?在这里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转变观念是习作教学成功的前提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师的观念决定其教学行为。课程标准在作文方面倡导的最重要的理念是:放开手脚、自由表达。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求真
──写童语、童趣;求实──写实在的内容,写实话,写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求活──内容不限,形式不拘,写自己最想写的,用自己最方便的形式写;求新──尽量不和别人雷同,习作要写新发现、新感受、新想法。
二、激发兴趣是习作教学成功的起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有兴趣才有作文的动力,有兴趣才有作文潜力。一旦作文课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就有了对作文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文时就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
三、留心观察生活,善于捕捉素材是习作教学成功的基础
叶圣陶先生说过:
“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如果学生生活丰富,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习作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而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必须借助于对周围事物的细心观察,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随时记录下来。因此,我们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引导他们用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的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
四、课外阅读,扩充素材是习作教学成功的保障
广泛阅读是写

《学习策略方法教学问题诊断与导引》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529039003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1-2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