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了解特写这种新闻题材的特点,体会新闻性与文学性的有机结合。 2、把握人物特写、场景特写的不同特点。 3、把握人物特写、场景特写的写作要领,尝试写作新闻特写。【教学重点】了解特写这种新闻题材的特点,体会新闻性与文学性的有机结合。【教学难点】把握人物特写、场景特写的写作要领,尝试写作新闻特写。【教学方法】教师引导、讲解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教师方法指导与学生写作训练相结合【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以一组特写镜头导入。谈谈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特写镜头,或者你脑海中有哪些特写镜头。并说说它们有何特征。备注二、新闻特写的定义、特点、分类(P54)特写的本意是指摄影中“放大了的近景”。在新闻学上,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新闻体裁,它往往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或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特点:主要表现手法是描写;选材:截取“局部”,而非一件事的始末或一个人的一生,并放大细节。(描写局部并放大细节)分类:人物特写和场景特写。人物特写:以人物为报道对象,截取人物活动的一个片段、一个侧面加以描绘,从而生动的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面貌。如《毛泽东先生到重庆》和《梦碎雅典》。前者就是截取毛泽东到重庆机场和张公馆的片段,抓住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如手指烟熏、鞋底崭新、新衬衫和打碎杯子等,展现了毛泽东这位朴实无华,对豪华的官场生活极不适应的共产党领袖形象,使国统区的人民对这位被国民党称为“匪首”的共产党最高领导人能有真实的、正确的认识。场景特写:以新闻事件中的场景为描写对象,通过对一个或几个典型性场景的描绘来反映整个事件。如《漫步在无人区》就是通过巴以交战区这个特定场景中鸡群、橘子、电话线、雏菊等典型事物的描绘,突出了无人区令人恐惧的寂静氛围。三、新闻特写与消息、通讯的区别阅读消息《毛泽东昨抵渝,周恩来王若飞亦偕来,蒋主席昨晚宴于山洞》、P56人物特写《毛泽东先生到重庆》与P35人物通讯《彭德怀印象》,从主题、选材、表达方式、语言、结构、篇幅和时效性等方面比较一下。 消息 通讯 特写 主题虽然有一定的思想倾向,即体现一定政治、经济利益的新闻导向,但主要是为了突出报道的新闻事实。有鲜明的主题和思想倾向。有鲜明的主题和思想倾向。 选材重事件,“何事”最重要。纵然是人物消息,也主要是写人做的事,以事显人。偶尔有细节,是点化式的。(纵剖面)注重写人或写事中之人,即使重在写事,也不仅仅以交代清楚“何事”为最终目的,而是力图展现事件的全貌。没有细节不会有好通讯。(纵剖面)描写事件局部并放大细节。(横断面)表达方式以叙述为主,较少出现直接的抒情或者议论,看不到报道者明显的态度、立场或者评论。融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于一体。描写为主,适当穿插议论抒情。 结构一般采用“倒金字塔”结构,突出主要事实。结构灵活,类似于散文,有纵式结构、横式结构、层层递进式。结构灵活,如同讲故事,怎样好听怎样讲。“文无定法”形容最恰当。语言客观、冷静,简洁明快。生动形象,富有文采。生动形象,富有文采。较通讯集中,精炼时效性讲究传播的时效。较消息时效性差些。讲究传播的时效。篇幅短小(如电报)长(如平信)较短第二课时 写作实践一、以《梦碎雅典》为例指导写作 1、阅读P64,了
《特写:镜头式的新闻片段》2015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