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怀念母亲.ppt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2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季羡林国学大师——季羡林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山东清平(今临清)县人。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崇高真挚避免朦胧凄凉薄暗强烈沮丧忍耐弃养寝不安席终天之恨思潮起伏食不下咽可见一斑心潮腾涌奔丧(sāng)丧(sàng)失丧咽yàn食不下咽yān咽喉yè哽咽寝不安席频来入梦朦胧可见一斑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实际上,类似的地方还有很多,从这几段中也可见一斑了。弃养终天之恨薄暗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侯,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报终天之恨。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真挚:弃养:寝不安席:终天之恨:薄暗:沮丧:思潮起伏:心潮腾涌:灰心失望。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心情跳跃、涌动。(感情)真诚恳切。婉辞,指父母死亡。无法安然入睡。终身的遗恨。昏暗。我会解释的词语1、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哪两位母亲?2、作者对这两位母亲怀着怎样的感情?思考问题生身母亲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对“生身母亲” 的感情赋得永久的悔 季羡林  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我出生在鲁西北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里。家里日子是怎样过的,我年龄太小,说不清楚,反正吃得极坏。  我在母亲身边只呆到六岁,以后两次奔丧回家,呆的时间也很短。现在我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怎么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呵!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来,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对于这个情况,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上了高中的时候,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怎奈无法实现。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永远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热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

怀念母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977562398
  • 文件大小774 KB
  • 时间2019-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