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天孔子与老子、百家争鸣
【解析】
想一想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
【参考答案】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只有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
“仁政”契合当今的“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契合当今的“依而达人和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和平崛起”是异曲同工,是相吻合的。
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契合当今的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墨所以,本题答案是 D.③④。
家的“兼爱”、“非攻”契合当今的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己所不欲,
。孔子的“仁”其最基本的精神是“爱人”。孟子从孔子“仁”的精神出
勿施于人
发,把它进一步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施政纲领,即
“仁政”。
练一练【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贫贱不移,形容意志坚定,意思是
不因生活贫困、社会地位低下而改变自己的志向;宠辱不惊,指受宠或受辱都
【解析】不放在心上,形容不以得失而动心。题干强调的是道德、品行的素质,属于儒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家思想的范畴,故 C 项正确;法家强调严刑重罚,道家强调无为而治,佛教强
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本题凡是含②均是错误的,“百
调来时,与题干信息不符,故 ABD 项错误。
家争鸣”当然不能奠定中国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所以本题答案是 D.①③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
④。“百家争鸣”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
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是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反映。
【解析】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国的传统试题分析:仁义礼智是儒家思想的内容,孟子看来人有“四心”即“侧隐之心,
文化体系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侧隐之心,
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解析】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故选 A 项;庄子、道德经为道家著作,韩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
非子为法家著作,BCD 排除。
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
考点: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小人”是指儒家“仁”,“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蔽体,食能果腹,足矣”
是指道家的“无为”,“浪费一粒粮食就会遭到五雷轰顶”。是指墨家的“节
【解析】
约”。试题分析:考查的是对东西方古代思想家主要思想主张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国传统文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苏格拉底强调
化的思想知识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提出“美德即知识”。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A。而
联系地址:北京市房山区星城北里综合办公楼(学科网)邮政编码:102413 2
电话:010-58425255/6/7 传真:010-89313898
其他三项都与题意无关。 (8 分):
考点:古代思想文化·东西方古代思想家·仁政和道德教育图 a:孔子思想核心是仁。
图 b:孔子的“仁”是有局限的。
【解析】图 c:“克己复礼”是实现“仁”途径,体现了孔子的民本思想。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春秋战国时期站在新兴地图 d:“仁”具有复杂性,包含仁爱、关怀、体谅、包容等美德,是处理人际
主阶级立场上维护君主专制,为君主争霸出谋划策的学派是法家。所以答案选关系的最高准则。
B。评价(4 分):“仁”有利于抑制暴政,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但仁爱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等差,是其局限性。
【解析】
【解析】A、应为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张 B、孔子对鬼神的态度是“敬而远之”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对材料有效信息进行
而不是“注重鬼神” C、《论语》是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所编纂,而不是孔子所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第一小问,根据图画材料中的文字内容结合所
编纂。D、体现的是孔子的中庸思想。学关于孔子“仁”的相关知识基本都可以描述出来;第二小问,全面和客观都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体现在一分为二的评价角度上,
0007-03胡子易演.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