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铁路工作者国庆60周年征文:火车的变迁(最新版).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铁路工作者国庆60周年征文:火车的变迁
铁路工作者国庆60周年征文:火车的变迁
1963年夏天,我从苏州铁路机车司机学校分配到**机务段的时候,还是一个十八岁刚出头的青年人。那时,**机务段专门担当上海到常州的货物列车。沪宁线上行驶的货车都是由大马力的蒸汽机车牵引,因为这些机车是从“老大哥”苏联进口的,加上当时中苏关系正处于恶化时期,国人给它命名为“反修”型,据说原来是叫“友好”型。蒸汽机车从上海到常州170多公里,单线运行,时刻表上,途经大大小小几十个车站,客车要开四、五个小时,时速70—80公里;从**编组站始发的货车则在七、八个小时左右,时速50—60公里。记得过去跑车,晚点、超劳的情况经常发生;加上上下班的检车、保养,进库上水、加煤、捅灰,工作十分繁重,且全靠人工且半自动,我们火车龙头上的乘务员,一般作业时间都要在十几个小时以上。如今乘火车去常州,仅1小时多点的路程,到南京也不过2小时。而当年火车开得慢,常常在一个小站交会三、四趟正常客车,一般要花好几个小时,甚至于半天以上。印象甚深的是,有一种为缓解春节期间火车拥挤才运营的棚车,多数在夜间发车,且站站停,从上海至常州几乎要花通宵的时间。那时,也就是春运高潮期间,火车票十分紧张。铁路局就将**、龙华、戚墅堰跑通勤的列车车厢扣下,组成临客。再将装货物的棚车清冼干净,加开跑常州、镇江和南京的短途“棚车”,棚车照货车的“点”开行,大都由我们段担当牵引。“棚车”里没有一张座椅,旅客们挤上车后,大家纷纷争地盘,用纸板一垫,就横七竖八席地而坐。火车一驶动,车门立即拉上,车厢里顿时漆黑一片,靠临时挂起来的几个电灯泡照明。在车厢的一角,放置了两个便桶,外面用布帘遮一下,以供旅客方便。临近便桶的旅客,不但身受干扰,而且被臭气熏得难受。一到站头,列车员拉开车门,还得迅速地放下木梯,让旅客上下车。旅客,就这样被当作“货物”,摇摇晃晃地“装运”出去。不过,尽管车厢如此简陋,但大家还是感激铁路局为旅客创造了回乡过年的条件,而且车票的价钱还比“普客”便宜了一半。记得,1978年夏天,机务段派我与另外两个同志一起去兰州接车。在上海乘直达快车,现在近二十小时的路程,当时一路上跑了两天两夜之多才到兰州。有一年的年根,铁路分局组织机关干部跑了一趟广州的加班车。火车从上海始发,回家乡过春节的旅客就已经多得不得了;途经浙江、江西、湖南,一路上车厢里也总是人满为患,连走道上也人贴着人地站着。而且,不少是长途客,要乘二、三十多个小时。夜里困意来了,车厢里的人被人挤过来挤过去的,像一个东倒西歪但又没有倒的“不倒翁”。也有的人钻进了硬座椅子下面的空档里睡觉了,地面上只铺一个口袋,穿着老棉衣,把椅子下面的空档塞得满满的。不一会儿还传来了呼噜声。有个学生样,也在附近的一排椅子下面铺了报纸,把提的一个包当成了一个枕头,钻进去就睡了。那时,列车到站,车厢走道挤满了人,我这个临时列车员也没法开车门,旅客从车门挤不上去,就有人从车窗往里爬。我看到一个年轻人,半个身子已经爬进车窗,车里的熟人往里拉他,站台上服务员都笑嘻嘻地使劲把他推上去。我想,要是在平时,站台的工作人员决不会把他推上去,但此时此刻为什么这样做?为了帮他回家过年。年,真的是太美好的节日、太好的文化了。在这种文化氛围里,人人无需沟通,彼此心灵相应。那时候,火车是蒸汽时代的黑色火车。拖动

铁路工作者国庆60周年征文:火车的变迁(最新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yj199215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