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美德提高师德修养内容提要: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是提高师德修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谈:一、弘扬优秀传统美德,把“养浩然正气”作为提高修养的重要目标;二、弘扬优秀传统美德,把“修身立德”作为提高修养的重要途径;三、弘扬优秀传统美德,把“天人和谐”作为提高修养的重要内容;四、弘扬优秀传统美德,把“自强不息”作为提高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词:传统美德师德修养目标途径内容组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从记事起这些话就萦绕在一个小女孩耳边,长大后,她像父母一样成为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在她即将踏上讲台之前,父亲送了她一句话,一句让她铭记终生的话——“你要记住,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造就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这个小女孩就是我。后来,我才知道,这句话出自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之口。如今,回首十年来的从教之路,回首十年来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过程,我又一次心潮澎湃。师德修养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实践的过程,是化为己有、融入生命的过程。提高师德修养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就是其中之一。一、弘扬优秀传统美德,把“养浩然正气”作为提高修养的重要目标。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①这种“气”是一种主观的精神状态,“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由内心“集义所生”②(集义,犹言积善,指事情皆合于义。),不待外求。后人把“浩然之气”理解为一种最高的正气和节操,爱国主义正是这种正气和节操的集中体现。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爱国历来是被看作一种“大节”。“见义勇为”、“杀身成仁”、“当仁不让”、“舍身取义”等等,崇尚气节,讲求情操,培育了中国人的正义感和是非心,形成了民族的浩然正气,并逐步凝结巩固起了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和民族气节。爱国主义这个概念虽然是近代才有的,但爱国的思想和行为却早就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之一。早在先秦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把“廓然大公”等作为价值理想,就是要求社会成员奉公尽忠。孟子所谓“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荀子所谓“成天下之大事”等,都表现了胸怀天下的道德信念。这种信念经过一代代人的充实提高,到了宋代的范仲淹、明末的顾炎武分别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对之做了精辟总结,表达了中华儿女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的豪情壮志和浩然正气。一个心中有大爱的人,才能成就未来。要把我们的学生们培养成如此有大爱的人,首先,我们教师就必须是一个心中有“大爱”、有“浩然正气”的人。记得2008年汶川地震,在被无数惨痛的画面割得满眼是疼后,学校老师们带头捐出了自己微薄的薪水,学生们也将自己的零用钱倾囊捐出,我带着学生将有关的报纸、资料、图片收集整理后,在学校举办了一次“天灾无情人间有爱”的展示活动,整整一个月,不,整整一个学期,我们班再也没有任何违反纪律的情况出现。二、弘扬优秀传统美德,把“修身立德”作为提高修养的重要途径。中国人重视人格修养,形成了向内探求的主体性道德精神,集中体现为以律己修身为特征的美德修养学说。这种修养学说强调自主自律、自我超越,以维护人伦关系和整体秩序,建立道德自我。《礼记·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③就是说:从天子到
弘扬传统美德提高师德修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