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内分泌肿瘤.ppt(PETs)主要由高分化肿瘤细胞组成,起源于胰腺导管细胞。临床上根据有无内分泌紊乱的症状分为功能性及非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胰岛素瘤、胃泌素瘤及胰高血糖素瘤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后者在临床上无激素失衡的明显表现,但血中可有不同程度的激素水平升高或组织切片中可有激素分泌细胞的增多。,胰腺内分泌肿瘤的典型表现是界限清楚的多血供肿块,因为他们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在巨大肿瘤中常可见囊变、钙化和坏死,从而导致预后不良,而且局部浸润及远处转移也要比小的肿瘤多。许多高分化肿瘤即使远处转移存在也可以没有症状。低分化的胰腺内分泌肿瘤比较罕见,有渗出性的肿瘤一般预后极差。了解肿物的临床特点、病理及影像学特征对临床可疑病人及胰腺肿物病人评估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平均直径1–2mm的肿瘤仅能偶然发现,但随着薄层CT的应用,微腺瘤约在10%的人口中发现。这些肿瘤大多是无功能性的,并且也不会继续长大。。研究证明所有的非微腺瘤都有恶性潜能。小肿瘤更适合手术切除,因为他们预后较好,转移率较低,但他们仍然有恶性潜能。、核分裂像及细胞分裂对胰腺内分泌肿瘤进行分类,将其分为分化良好的内分泌肿瘤良性和生物学行为待定、分化良好的内分泌癌和低分化内分泌癌。大多数肿瘤是高分化的,低分化内分泌癌仅占非微腺瘤的2%-3%。,仅占胰腺肿瘤的1%–2%。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峰发病年龄在40-60岁。以前认为功能性肿瘤比非功能性肿瘤常见,占高分化肿瘤的65%–85%。然而,随着影像学的发展,我们发现非功能性肿瘤约占所有PETs的一半。:高分化PETs的大小可以在1cm以下到20cm以上,大多数肿瘤是1-5cm。小的肿瘤质地常较均匀,而大的肿瘤异型性常较明显,表现为囊变、坏死和钙化。他们的颜色可以从红棕色到白黄色,这取决于肿物基质的数量、血管含量及坏死的多少。在较大的PETs中小范围的变质是较常见的。约5%-10%的肿物中心可见较大囊变,周围常可见较薄的囊壁,囊腔内可以为透明液体也可以是出血。:分化良好的胰腺内分泌肿瘤是由相同的多边形细胞组成的,有圆形或卵圆形细胞核,黑白相间的染色质和颗粒状嗜酸性细胞质。生长模式有实性,小梁状,腺样,腺泡状,囊性,乳头状和管状(如图1)。(原始大小,x40;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了腺泡状(a),小梁样(b),微囊性(c),和实性d)分化良好型的胰腺内分泌肿瘤的生长模式。d图中显示的非细胞组成的嗜酸性材料是淀粉样蛋白,这一特性仅可以在胰岛素瘤中显示出来。
胰腺内分泌肿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