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专题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其基本特点,认清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条件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掌握中国共产党在外交方面的基本原则、方针和政策;通过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地位和作用提高的分析,明确中发展的道路,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和信心。教学重点:对战后发展的道路教学难点:关于“新型国际关系”授课方式:专题讲授法、互动法;多媒体学时安排:2教学内容:一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所谓时代主题,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反映世界基本特征并对形势的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的战略意义的问题,就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随着世界矛盾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时代主题也会发生转换。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时代主题,是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和内外政策的一个主要前提。1、毛泽东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环境,为中国国内的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这是从新中国成立之日起,特别是朝鲜停战以后,毛泽东和中国政府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在科学分析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基础上,毛泽东逐步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两个中间地带的战略:在20世纪60年代,随着世界各种政治力量的进一步分化和改组,毛泽东指出有两个中间地带: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是第一个中间地带;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个中间地带。日本也属于第二个中间地带。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1974年,毛泽东又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2、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新判断时代主题:是指一定时期内,能够反映时代的基本特征,揭示世界基本矛盾,并预示时代发展总趋势的核心问题,是各国政府制定发展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对时代主题和总体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是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邓小平根据世界经济与政治发生的重大变化,敏锐地把握到时代主题已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及时提出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的科学判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观。这个判断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基本思想:第一,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战略问题。第三,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第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指和平与发展代替战争与革命成为当代世界面临的两个重大课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1985年3月4日,邓小平根据世界形势的变化,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3、江泽民对当今时代潮流的新判断江泽民指出:“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时代的潮流。”(1)“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与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3)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4)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5)人类还面临着一些深刻矛盾和突出问题,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事业仍然面临严峻挑战。4、胡锦涛对当今时代潮流的新判断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生产力显著提高,全球经济保持总体增长,各类全球性和区域性合作生机勃勃,国际关系民主化不断推进。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进步。同时,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第一,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第二,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第三,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两极格局终结以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战后最为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成为当今国际形势最显著的特征。1、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所谓世界格局,是指在总体国际关系中各主要战略力量相互矛盾而又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相互关系的基本框架和态势。一定的世界格局是一定的国际关系的内在结构和外在表现形式,反映一定时期世界战略力量对比关系。所谓多极化,就是指存在多个对
第九专题 中国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