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重构农村金融组织的思考.pdf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金融论苑! "#$%$&’"()*+
重构农村金融组织的思考
#赵华伟
%摘要& 新农村建设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笔者从我国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金融以及农村保险等农村金融组织体
系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入手,分析得出其在支农方面存有诸多缺陷,难以有效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认为应
重构农村金融组织,形成分工合理、适度竞争、可持续发展、多层次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进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 重构;农村金融组织
%中图分类号& ’($)" $* % 文献标识码& + % 文章编号& !)), - .)#* /#))0 1), - )!.( - )$
( )
%作者简介& 赵华伟,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金融学、区域经济。江西南昌$$))00
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的核心,肩负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金融支持的重要使
命,但我国现有的农村金融组织尚难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的新要
求,这就迫切需要对现有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进行变革和创新,尽快形成完善的新型农村
金融组织体系,以此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金融需求。
一、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存在诸多缺陷,难以有效支持新农村建设
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经过多次改革和完善,已经初步形成了“政策性金融、商业金
融、合作金融”分工协调的格局,目前是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及民间
借贷市场并存的局面。从表面上看,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是比较完整的,但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并不完善,有关金融组织提供的金融服务与农民对金融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农民贷
款难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还不能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 商业性金融组织撤并,业务萎缩。长期以来,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决定了对农业投资
具有风险大、成本高、收益少、资金周转慢等不利因素,再加上农村城镇化水平严重滞后和
农村市场信息的不完备,使得农村地区的赢利性投资十分稀缺,这些不利因素与商业金融
遵循的利润最大化原则是不相容的。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化、商业化程度也
在不断加深,国有商业银行逐步调整经营战略和贷款投向,从农村地区尤其是从偏远落后
的农村地区撤离就成为其追求利润过程中的必然选择。由于商业银行实行一级法人层层授
权经营体制,在撤并农村机构网点的同时还上收贷款权限,县域内分支机构放贷能力极为
有限,而且支持农业的选择性增强,有的甚至是只存不贷,只收不贷,由此造成农村金融结
构失衡,使农村融资难、贷款难问题加剧。
#" 政策性金融定位不准,功能单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支持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政策
性极强的政治任务。除需要大量财政资金的投入以外,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发挥其特有的扶
持功能。但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部门自组建以来一直存在定位不清、运行机制不健全、功能
单一的问题,因此,影响了政策性金融作用的发挥。作为主要支持农业经济的政策性金融机
构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支农作用仅限于单一的国有粮棉油流通环节的信贷服务,国家开
发银行主要负责国家大型建设项目的投资,对于亟需资金支持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
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和农业技术改造等项目,政策性金融未能有效重点支持。

重构农村金融组织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